原创 秦国大良造:其实受封之人不只有商鞅和白起,还有一位人获此殊荣
创始人
2025-07-18 22:03:00
0

“大良造”,这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施行的“十七级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也是后来形成的“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十六级爵位。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大良造”是秦国的高级官职、高级爵位,纵观秦国的历史,出任“大良造”的好像只有商鞅和白起。

其实不然,秦国受封大良造的人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便就是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战功赫赫的白起,以及那位张仪的毕生对手——公孙衍。

说到这,就会有同学产生疑问了,张仪的毕生对手不是苏秦吗,怎么变成了一个没怎么听说过的公孙衍了?

还请这些同学且听古今娓娓道来。

将张仪与公孙衍并称,这还要从孟子的弟子景春说起,他曾说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对于张仪的对手是苏秦还是公孙衍,这其实在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论,但是从近些年出土的史料来看,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而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两人的主要活动年代相差近三十年,张仪叱咤风云之时,苏秦还是个年轻小伙,他们二人应当是不可能成为对手的,反而曾经担任过秦国大良造,而后担任魏相、韩相,一手主导了“五国相王”、“修鱼之战”的公孙衍才是和张仪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他们的生活轨迹更像是毕生对手。

公孙衍,魏国阴晋人,曾在魏国效力,担任犀首之职,因而世人多以“犀首”代称公孙衍。因在魏国不受重用,公孙衍离开魏国,来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大良造,公孙衍因而成为了秦国继商鞅之后的第二任大良造。

此时的秦国尚未将官职与爵位分开,秦国的大良造既是爵位,又是官职,职权相当于列国的开府丞相,总领朝政。

公孙衍出任大良造之后,向秦惠文王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秦国意欲东出,势必要收复河西之地,打开秦国东出大门。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亲自率军进攻魏国,与魏国上将军龙贾率领的大军决战于河西,因魏国轻敌,公孙衍很快便歼灭了魏国河西驻军,俘杀魏国上将军龙贾,迫使魏惠王不得不割地求和,承认了秦国对河西之地的统治。而魏国所割让的土地之中,便包括了公孙衍的家乡,大喜过望的秦惠文王为了表彰公孙衍的功勋,也为了加强秦国的统治,便将极具三晋色彩的“阴晋”,改成了带有秦国意味的“宁秦”。

不知道是魏人的鲜血让公孙衍心软了还是魏惠王的贿赂让公孙衍动摇了,总之,在此战之后,公孙衍放弃了此前给秦惠文王绘制的“蓝图”,想要转攻西北的游牧民族,秦惠文王虽有疑虑,但出于对公孙衍的信任,并未多说什么。

可就在此时,那位自诩为“势力之徒”的张仪入秦,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孙衍现阶段施行的战略方针是误国之举,秦惠文王如梦初醒,便慢慢疏远了公孙衍。

不久,公孙衍回到了魏国,被魏惠文王拜为魏相,一手主导了“五国相王”以及包括“修鱼之战”在内的数次“合纵攻秦”,与张仪一同搅动着战国风云……

本文版权归“古今兴衰多少事”所有,侵权必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打... 这是一个有趣的榜单。看看三国历史上谁生的孩子多,谁的生育能力最厉害? 先讲两个评比规则: 一、鉴于古...
原创 《... #古籍里的历史# 在《白眉大侠》中南侠展昭出手的次数极为有限,而且好像未尝一胜。我记得他曾经被采花贼...
请记住岳飞被杀案中那些硬骨头,... 岳飞被杀一案,不管是在民间演义还是在官方正史中,都堪称是两宋的第一大冤案。 岳飞从绍兴十一年十月十...
原创 历... 文/青山独往 女太监都是这样被阉割的!看着都痛,比男太监经历的要痛苦多了! 太监作为封建统治下的产物...
原创 曹... 纵观三国历史,能人异士层出不穷,或因足智多谋,或能骁勇善战,给历史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遗憾的...
原创 诸... 在谈及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宿敌时,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不可忽视的一对。他们分别是曹魏和蜀汉的支柱,因各自国家...
原创 草... 提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
原创 明... 宋太宗,指的是刘宋太宗刘彧,不是赵宋太宗赵匡义,南朝史籍都称刘彧为宋太宗或宋明帝。 刘彧是宋太祖刘...
原创 秦... 在战国时,群雄并立,七雄彼此之间硝烟不断,今日结盟,他日为了一座城池就可以撕破盟约,反目为仇,彼此间...
原创 1...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中央重新选举了领导层,其中,朱老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