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碚”有文艺范儿丨素心村:文化赋能产业升级 艺术乡建焕发新生
创始人
2025-05-10 13:32:35
0

千亩蜡梅香飘致富路,农旅融合绘就新图景。素心村,地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之乡”北碚区静观镇南大门,因境内种植有上千亩素心蜡梅而得名。

近年来,素心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级绿色村庄”等荣誉,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该村以蜡梅为媒,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艺术”的乡村发展之路。

文化铸魂

擦亮“蜡梅之乡”金字招牌

走进素心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皆植蜡梅。每至寒冬,蜡梅盛放,暗香浮动。作为“中国蜡梅之乡”核心区域,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蜡梅资源。

近年来,素心村以文化挖掘为突破口,组织文化专家深入村庄,调研蜡梅文化历史,系统梳理与蜡梅相关的诗词、传说、民俗等资料,以此修建了蜡梅展览馆,打造“看得见历史、品得出韵味”的文化地标。

在蜡梅展览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游客可以直观了解静观蜡梅的发展历程、历代有关蜡梅的诗词歌赋以及与蜡梅相关的传统习俗等内容,深入感受蜡梅浓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挖掘文化,素心村还邀请专业设计团队,以蜡梅元素为核心,打造了专属的文化品牌标识,涵盖蜡梅文创产品、乡村旅游宣传视频、村庄导览标识等,持续提升村庄文化辨识度。

产业破局

构建农旅融合生态圈

过去,蜡梅仅作为零散的农产品售卖,产业附加值低,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与文化价值。如今,素心村已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蜡梅产业经济效益正显著提升。

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素心村深挖蜡梅价值,打造了中国静观蜡梅博览园;利用湖边三墅,引入企业合作,建设蜡梅深加工生产线、插花艺术文创工坊、蜡梅盆景园、餐饮、民宿等产业。目前,素心村已培育花木企业、合作社132家,其中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通过“经济联合社+企业+合作社”的示范效应,素心村开发了鲜切花礼盒、花茶、蜡梅盆景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论斤卖”到“论件卖”的转型升级。如普通蜡梅花之前几元一把,经花艺加工后可卖到20元至50元,蜡梅礼品盒更是可达200元一盒。

此外,通过举办蜡梅文化艺术节,开展蜡梅插花艺术班及插花大赛、蜡梅盆景展、蜡梅美食节等系列活动,静观素心蜡梅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艺术乡建

高校赋能重塑乡村活力

在素心村李家湾、黄家湾,由西南大学志愿服务队为素心村量身打造的“乡村艺术外墙”“乡村艺术长廊”非常亮眼。精心绘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在提升乡村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拍照。

联合高校助力艺术乡建,静观镇还携手西南大学在李家湾、黄家湾开展了“静观夜话”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为主题,加强村民与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

游客的涌入与艺术活动的开展,让素心村重新热闹起来。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返乡创业就业。这座以“蜡梅”为名、以“蜡梅”闻名的村庄正以文化为笔、蜡梅为墨,续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冯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成就,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人类前行...
原创 大... 中华文明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启,发展到现在已经将近6000年,其中流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近...
原创 大...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在当年五月在太...
原创 百... 时隔一年,千呼万唤! 《历史的温度》这套令大家赞不绝口、热议追捧的“大众畅销历史读物”,终于出第六本...
原创 赵...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赵匡义是如何对待嫂子宋皇后的,那就是薄情寡恩,甚至在宋皇后死去之后,赵光义也没有给...
原创 号...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18年”,死人无数,湖里的鱼多得随便一棍都可打着好几条…… 陈友谅与朱元璋...
原创 一... 我相信或多或少的小伙伴都看过“隋唐英雄传”,里面讲述了隋末唐初时期,跟随李世民一起打下大唐江山的诸位...
原创 鳌... 清朝初年,朝中先后出现两员权倾朝野的名将。一位是辅政大臣鳌拜,一位是大将军年羹尧。这两位属于标准的“...
原创 国... 政教合一这一类的词其实在世界近代史中十分常见,最早是在文艺复兴,中世纪会出现这样类似的词。 在现代,...
原创 他...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继位后兢兢业业十七年,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他在位期间,铲除阉党,平定内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