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刚摘的瓜果挂着“扫码自取”的手写牌,尽显村民淳朴的信任。转角处,文艺墙绘与树围脖相映,潮流悄然融入乡村。490米的创客街,被咖啡馆、手作店、文创空间装点得热闹非凡;烟火西市里,木屋小吃与文创好物充满市井气息;田野东市则是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最爱,落日音乐会、草地野餐、亲子游乐……这里是昌平辛庄市集——京郊新晋的“网红地标”,是“文化+乡村振兴”的活力样板。

辛庄市集新晋京郊“网红地标”
在这个秋日京郊游的版图上,昌平辛庄市集无疑是最亮眼的“黑马”。小红书上“辛庄赶集攻略”笔记每天涌现上百条,抖音里“辛庄艺术村”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0万次,就连朋友圈中也随处可见辛庄市集的踪迹:热腾腾出炉的云朵朵欧包、沾满晨露的本土苹果、墙绘前争相打卡的合影,配文“真是挖到宝了”“百刷不厌”。随着城市人周末“逃离喧嚣”的需求日益强烈,京郊游从“小众休闲”跃升为“全民热潮”,而辛庄市集凭借“淳朴而不造作”“潮流而不突兀”的独特气质,在一众打卡地中脱颖而出,靠着游客口耳相传的好口碑,一跃成为“网红地标”。当越来越多人追问“这个宝藏市集究竟藏着什么魔力?”
英国大叔的面包总是“瞬间”卖光
昌平辛庄市集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辛庄村,是一个处处让人感到温情的地方。树木穿上了人们亲手编织的彩色“围脖”,一旁还立着可爱的草莓模型,让整个空间瞬间充满了童趣与年轻的活力。
一走进村子,人们就会被那些带着文艺气息的墙绘和店铺所吸引。它们不张扬,却让人忍不住想走近看看。路口的指示牌也做得特别用心,融入了不少辛庄本地的元素,让人一来就感受到这里的亲切与独特。

一家名为“礼物”的手作坊,门口写着:“暂停2小时,打磨一份有温度的礼物。”走进去,木制品纹理自然,陶瓷杯子触手温润,耳边还传来若有似无的古琴声——这里不仅售卖物件,更传授一种慢下来的生活美学。
不远处的云朵朵面包房,则把新鲜活力带进了日常。主理人把店从城里搬来乡村,用本地食材烤制健康的欧包和甜点。她说取名“云朵朵”,是希望生活能像云一样轻盈自在——而她,也真的在这里找到了自由自在、云卷云舒的日子。
除了这些,辛庄市集也有不少咖啡店和茶铺,像Cindy咖啡、福叁咖啡……走累了,随时可以推门进去坐坐,晒晒太阳、喝口热的,享受一段属于乡村的慢时光。
在市集上,人们还能遇见一位来自英国的大叔。他来中国已经十年了,一直想找一种他理想中的乡村生活,他们最终选择在辛庄安定下来,经常来这儿出集。他卖的面包,都是妻子亲手做的,常常一两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现代小店和卖菜地摊自然融合
在和一位手工制品店的合伙人深入交谈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市集里绝大多数店铺的老板都来自附近一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当初,为了陪伴孩子读书,他们选择在这里开设小店,一边照顾子女,一边经营生计。然而即使孩子已经从学校毕业,许多家长依然没有离开,反而继续扎根于此,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事业。
从最初因陪读不得不暂居此地,到逐渐融入社区、爱上这里淳朴而温暖的生活氛围,他们的选择折射出这个村落独特的凝聚力与强烈的归属感。
除了这些充满现代气息的特色小店之外,在主街的路边,还常见到一些本地村民摆摊卖菜。他们摆放着刚从田地里收获的蔬菜,不时传来亲切而热情的吆喝声。走过这些小摊,可以看到萝卜、白菜还沾着泥土,散发着清新的自然气息。
据了解,这里售卖的果蔬绝大多数都是村民自家种植、当天清晨现摘的,不仅新鲜,还带着一份手作的温度。

来到这里的游客感叹道:“好想在这里盘一间院子,在这里生活下去,好惬意。”村民们淳朴的笑容,加上真诚而周到的服务,共同营造出这个市集独具一格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个买卖场所,更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与记忆的温暖据点。
82个创客项目构建新乡村样板
集市中心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辛庄会客厅,其外观简约大气,与乡村风貌和谐相融。会客厅内部设有宽敞舒适的休息空间,并系统陈列着辛庄村历年来的建设工程专题展,如党建教育、发展历程、村容整治、垃圾分类、创客风采等,每一部分都通过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呈现,便于外来游客深入领略辛庄村从环境到人文的全面发展足迹。
截至目前,辛庄村已培育创客项目82个。在多元化业态的带动下,仅国庆假期就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千万元,预计全年游客接待量将突破50万人次。
如今的辛庄村已成为市民休闲的热门目的地,每逢休息日都吸引上万人前来游玩,俨然成为人们心中休闲放松的“后花园”。
离开辛庄时,风里还带着瓜果香与面包香。辛庄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份温暖与鲜活,终将成为更多人心中最动人的乡村模样。
实习生陈子荣刘熙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