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茶叶果”吗?见过“茶叶果”吗?告诉你,这是一种樱桃大小的褐色果实,常在茶叶采摘期被忽略。11月2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扬州绿杨春茶主产地仪征市月塘镇采访了解到,在这里,茶叶果被深度加工利用,成为一瓶售价可观的山茶籽油。该市欣仪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本地创新型茶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依托捺山优质茶树资源,开发出绿杨春茶衍生产品山茶籽油。这一创新盘活了闲置资源、带动了农户增收,为区域茶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采摘茶果
据介绍,绿杨春茶作为扬州特色茶叶,已发展成为扬州市农业优势产业。自1991年创制以来,经过30多年培育,多次在国省茶叶评比中斩获特等奖、金奖。月塘捺山作为绿杨春茶叶核心产区,拥有千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品种茶树资源。长期以来,茶农们专注于茶叶生产,老茶树上结出的山茶果,虽品质优良,却因缺乏有效开发途径而被闲置浪费。
业内人士表示,得益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山茶果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山茶果的价值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目前,山茶果生果的收购价约为每斤8-12元,加工后价值可提升数倍至数十倍,纯正的山茶油市场价可达每斤200元甚至更高。“过去看山茶果不起眼,除了少量被茶农收集起来培植新茶苗,大部分被遗弃。”仪征市欣仪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宏金坦言,如何让这份天然资源发挥价值,成为合作社探索创新的重要方向。

饱满茶果
据了解,茶叶果通常在茶树生长周期中自然形成,花期结束后10-11月份采集。采集后,通过专业加工工艺,提炼成高品质的山茶籽油。瞄准山茶果的潜在价值,该合作社从2023年起探寻本地茶籽油制作可能性。为保障原料品质,合作社组织人工严格筛选成熟新鲜的山茶果,累计收集500余斤。“我们收集茶果的标准就是落地的不要,必须要挂在茶树上已经炸开的,这种果子即健康,出油率又有保证。”张宏金说,原料收集后,经清洗除杂、晾晒脱水等工序,为后续加工筑牢基础。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此过程中,合作社遭遇了加工难题。为找到专业加工渠道,合作社在40公里外的外镇找到具备茶油压榨技术的油坊。加工环节,合作社坚守天然理念,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经破碎、烘干炒制、分批压榨等多道工序,充分激发山茶果油脂活性,最大程度保留其天然营养成分,近日成功制成绿杨春山茶籽油,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天然茶油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山茶籽油富含9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角鲨烯等营养物质,兼具食用、护肤、保健等多重用途。值得关注的是,合作社此次尝试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民生效益双赢:榨油后产生的茶饼可作为有机肥料反哺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茶果采摘,直接增加农户额外收入,实现“一株茶树、多重收益”。
“未来,合作社将进一步整合捺山茶树资源,从茶叶生产延伸到茶果加工、副产品循环利用等领域,打通绿杨春茶产业全生命周期,推动传统茶产业向多元化、高品质、可持续方向转型。”张宏金对记者说。
记者在月塘镇采访了解到,绿杨春茶的产业链条不断被延伸,当地茶企还开发出绿杨春罐装茶饮、绿茶手工皂、绿茶精酿啤酒等多元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壮大了绿杨春茶衍生产品矩阵。通讯员 赵磊 殷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