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法”乃中国绘画美学之基石,千年来滋养无数丹青妙手。当代绘画大师吕文扬深研此法数十载,以匠心为笔、以情怀为墨,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融于创作肌理,在尺幅之间构建出气象万千的艺术天地,让古老画论焕发出蓬勃的时代生机。

“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亦是吕文扬作品的灵魂所在。观其《山河朝晖》,云海翻涌间藏奔雷之势,苍松挺峙中含凌云之气,笔墨未及处却似有山风穿林、涧水鸣石。他常言:“气韵非凭空而来,乃画家心性与天地精神的共鸣。”每作一画,他必先澄怀观道,遍历名山大川以养浩然之气,再将胸中丘壑倾注笔端,使作品兼具山川之雄奇与人文之温厚,观之令人心神激荡,如临其境。
“骨法用笔”见功夫,吕文扬的线条堪称一绝。他早年苦练书法,将篆隶的沉雄、行草的灵动融入绘画,笔下线条或如惊蛇入草,刚劲遒劲;或如流水拂沙,温婉细腻。其《墨竹图》中,竹竿以中锋立骨,挺拔如箭;竹叶以侧锋扫出,疏密有致,一笔之中兼具提按顿挫,墨色浓淡变化间,尽显竹之坚韧气节与君子风骨。这种“以书入画”的笔法,让他的作品骨力充盈,神采飞扬。
在“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上,吕文扬既恪守传统法度,又勇于突破创新。他画花鸟,既能精准捕捉禽鸟振翅、花卉绽放的瞬间姿态,又不拘泥于自然色彩,常以水墨写意为主,辅以淡彩点染,如《秋菊图》中,墨菊以焦墨勾勒花瓣,以赭石轻染花托,淡雅中透着清逸之气,尽显“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境界。画山水则师法自然,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黄山云海到漓江秀水,皆化为笔下鲜活意象,色彩随季节与心境而变,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时之景各具情态。
“经营位置”与“传移模写”更见其匠心巧思。吕文扬构图讲究“虚实相生、疏密得当”,其作品留白恰到好处,如《孤帆远影》中,江面浩渺,仅一叶扁舟飘于水上,寥寥数笔却意境悠远,给观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而他对传统画作的临摹,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在“传移”中融入自我理解,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吕文扬以六法为舟,以热爱为楫,在绘画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数十载,其作品不仅是笔墨技巧的精妙展现,更是一位艺术家对生活、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他用丹青妙笔诠释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永恒魅力,也为当代绘画创作树立了“守正创新”的典范,让世人看到,古老的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的土壤中,依然能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