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民宿集群带火乡村经济 遂川民宿哪里最好 遂川民宿
创始人
2025-11-19 21:31:30
0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远山如黛,清泉潺潺,遂川县高坪镇明坑村山间热闹却未曾消散。来自赣湘粤的游客依旧在此流连,登山观鸟,体验客家民俗,享受生态康养。持续升腾的人气,正是该镇大力发展避暑、康养、民宿产业的生动写照。

面对过往乡村民宿“运营散、标准乱、效益弱”困局,该镇以明坑村为试点,蹚出“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分红”的“三统一”集群式发展新路,让深山“凉资源”,带火乡村振兴“热经济”。

破局: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

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高坪拥有“高海拔+高负氧”的康养禀赋,赣湘交界,距珠三角近在咫尺的区位优势,让地处高山之巅的明坑村,成为发展避暑经济的黄金宝地。然而,零散经营的民宿,却如遗珠难成气候。

“过去,单打独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时还相互压价,客源很不稳定。”村党支部书记郭小燕坦言。转机,出现在支部牵头成立民宿管理公司后。

该村以“三统一”为纽带,将所有民宿串联成链,建立健全“民宿管护、团队管理、服务管控,增收带动”的“三管一带”机制,集中办理各类经营证照,并设立董事会,制定章程,根据市场导向和游客需求,动态调整“食、宿、游”套餐定价,统筹调配人力资源,确保食宿服务、活动组织、团队接待等井然有序,客群满意度高达90%,让民宿经营迈上规范化道路。

此前,民宿多由家人亲友“兼职”运营,抱着“来客即安”“有生意就做”心态,导致服务质量时好时坏,资源闲置成为常态。“1+N”服务机制构建后,餐饮、前台、房务等多部门协同,还通过“集中理论学习+民宿实操演练”提升团队专业水准,村民变身为“管家”。

目前,“1+N”机制已吸纳村民30人就业,增收13万元,产业有了更坚强保障。“好聚民宿”业主陈观桂感触颇深:“从前,我一窍不通,只能被动、慢慢学,现在布草有标准,服务讲流程,客人满意,自己也轻松多了。”

提质:品牌赋能焕新发展

“这里不只享清凉,更有别样乐趣。”来自赣州的李先生由衷赞叹。“白天漫步山径,夜晚围炉欢歌,小孩学做非遗美食笼藏米粿,大人体验狗牯脑茶制作技艺,玩得非常尽兴!”

从“接周边客”到“引远方人”,该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民宿竞争力。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日臻完善,沿茶园、竹林修建“清凉步道”,串联起“15分钟休闲圈”。推动“生态+业态”融合,将资源转化为深度体验,登山徒步、亲子游乐、星空唱吧等多元场景次第绽放,森林清凉跑、季节摄影展、茶技培训会等活动轮番上演,让旅客每次来,都有全新体验,有效激发“二次消费”。

营销策略上,当地构建“品牌塑造+媒体引流+复购转化”体系,作为统一品牌,“明坑山宿”亮相于各类宣传物料与客房用品中,还与文旅部门联合推出县域民宿旅游精品路线,建成省级社会实践点,对接老年课堂、研学团队、网红博主等资源,不断扩大客群覆盖面,让山宿之美走出深闺,声动四方。

“墨耘轩”民宿是集群化发展的受益者,业主张明煌介绍:“加入‘明坑山宿’品牌后,有了统一宣传册,知名度大增。暑期入住率高达90%,同比提升近三成!”

由于精准定位“康养老人、亲子家庭、研学团队”游客群体,建立档案,差异化服务,推出免费升级房型等“老带新”系列福利鼓励复购,实行事后意见反馈机制,推广率达30%,逐步形成“夏季避暑、四季康养”的发展格局。

收获:固本兴村聚力振兴

民宿产业要长效发展,关键在于村民是不是真正参与者与受益者。该镇出台分级奖补政策,建立退出机制,村民自发改造且达到县级标准的,可享受县、镇、村三级奖补,标准为上一层级金额的50%,自行宣传的收益也归个人所有;建立“三级分红”体系,业主与公司签订全托管协议,按住宿收益获“基础分红”,承接业态可获项目收益5%的“创新分红”,营业额超年度目标30%,可再享5%的“超额分红”。对连续两年仅获基础分红者退出。

茶农谢志康笑着说:“从事茶艺体验项目后,不仅茶叶卖得好,还拿到了‘创新分红’。一起发展民宿,到处是机遇,日子越过越美。”

明坑村还构建“业态收益-资金归集-反哺乡村”闭环机制,将业态收益扣除成本和分红后,统一纳入公司账户,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公共设施维护和集群提质升级,让发展成果如山泉般流淌。

暮色渐浓,鹰盘山沐浴在霞光之中,山脚下民宿的灯火次第点亮,广场上篝火熊熊,村民与游客携手起舞,笑声随风飘远。

民宿业蓬勃发展,带来旺盛人气活力,也吸引越来越多游子,“望云山居”主打理人曹新华正是其一,他觅得机遇,毅然返乡,凭借新媒体推广与差异化经营,今夏营业额就达6万元,成为标杆。“收入稳了,还能陪伴父母,周边村的农特产品也送到我这展销,希望游客带走更多高坪记忆。”

今年,村里15家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2800人次,总营业额突破30万元,农副产品与餐饮消费收入占比约30%。昔日闲置农房,成为增收“黄金屋”。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共进,明坑村的探索实践,为山区文旅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一轴缓缓铺展开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写下热腾腾的振兴诗篇。(罗敏、刘祖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荷兰已宣布暂停!闻泰科技:对安... 每经编辑:黄胜 11月19日晚,闻泰科技(600745.SH)公告称,2025年11月19日,荷兰经...
原创 美... 美国国会最近拉响的警报,让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骤然升温。这份报告可不是普通的军事分析,而是直接点出了一...
原创 明... 明朝的帝王各具特色,他们做出的许多奇怪之事至今令人称奇。尽管如此,他们的治国才能也是备受认可的,广受...
原创 赵...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而在许多人心中的排名里,赵云总是占据很靠前的位置。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国演义》...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 11月10日清晨,中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耿宝昌先生是被文博界...
吕文扬绘画大师笔墨传神 在新加坡艺术界,吕文扬以一支画笔勾勒人间百态,用浓墨重彩传递文化温度。他深耕中国画与南洋画融合创新数...
一见共创|大湾区首个青少年儿童... “艺术微光·画笔旅行家”开启科技×艺术×文旅的创新共创。 笔触绘山河,微光照童心。11月22日至11...
原创 大... 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那时的中国依然贫困落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而同一时期的大英...
原创 他... 明宣宗朱瞻基被誉为难得的明君,他所统治的时期,通常被称为“仁宣之治”。虽然这段盛世并不长,仅持续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