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五一”假期,大家都去哪儿玩?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五一”假期前两天,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
园内活动精彩纷呈,人们既可以打卡当季花卉展,又能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既能展开科普研学之旅,还可漫步公园游玩乐购,充分感受 “可逛可赏、可玩可学、可尝可购” 的游园体验。
安徽A级景区接待游客390.4万人次
假期第二天,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90.4万人次。其中,5A级景区接待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1%。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等热门5A级景区当日预约量均达100%,各景区通过推出特色文化活动、优化游览路线等举措,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魅力。
特色旅游吸睛 多省市文旅活力竞相释放
而随着“五一”假期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全国各地文旅市场也亮点频出。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五一”假期第二天,全省纳入监测的A级旅游景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建设单位)和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095.91万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44.52%。
根据中国联通大数据,“五一”假期第二天,天津全市共接待游客353.32万人次,其中本市游客160.68万人次,占比45.5%。重点监测的108家A级旅游景区当日客流量214.87万人次,天津重点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约85.8%。
“五一”假期第二天,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348.22万人次,同比增长7.66%。各地精心策划乌兰牧骑汇演、非遗展示等500多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假日生活。
“五一”假期第二天,甘肃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多地旅游市场人气高涨,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陇南的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等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省会城市方面,“五一”假期第二天,宁夏银川共接待国内游客67.93万人次,特色旅游街区持续火爆,怀远夜市、漫葡・看见贺兰演艺小镇、览山公园等夜游项目受到游客青睐。
“五一” 假期,不少游客选择到江西进行“红色之旅”。假期前两天,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累积接待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达52%;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累积接待游客超过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 ,红色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多地举办多彩活动 畅享欢乐假期
“五一”假期,广东、福建、上海、陕西等地举办多种活动,让人们在趣味活动中,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今年“五一”期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盐碱地里长出的凤梨、莲雾、蓝莓、嘉宝果等水果集中上市,串联起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果采摘线路,加上采茶、非遗等内容,形成了一条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吸引了大批港澳游客前来体验。
在福建,建瓯为市民游客们带来一场关于美食的文化之旅,当地精选108道地域美食,一口尝遍建瓯风情,让市民游客在漫步街区时,沉浸式感受“食尚”与“古韵”交融的魅力。
而在永春香都广场,万朵香花展示正在进行。香花朵朵绽放,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游客们漫步在香花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芬芳的世界,感受着香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上海,宝山区体育中心专门为孩子们举行了一场劳动游戏嘉年华活动,通过别开生面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和传承劳动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陕西宝鸡,当地通过农耕文化展演、非遗农产品展销、周式婚礼民俗体验、周礼沉浸演出等多元形式,打造文旅消费升级新范式,为游客呈现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工业遗产焕新生 催生文旅新业态
这个“五一”假期,各地工业旅游也掀起热潮。不少地方通过创意改造,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工业遗产悄然“变身”,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传统老工业城市湖南衡阳,当地依托老旧厂区建成的文化街区,受到游客青睐。这个“五一”假期,不少家长特地带着孩子来参观。
在重庆,这个被众多年轻人追捧的文创园,前身是印制厂,复古工业风与现代潮流文化相互碰撞,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游客 欧阳女士:很有设计感,有很多年轻的元素,非常时尚。
这里的每栋厂房都有不同的策展,三万平方米的园区,入驻了超百个潮流品牌。
重庆鹅岭贰厂文创公园总经理 王飞:老厂房的风格我们不改变,我们做一些文化内容,做一些艺术内容,做一些创意创新的内容。“五一”节期间,一天的人流量至少都是六万、七万。
不只是老厂房焕发新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这个老矿区被改造成生态园,还开设了工业研学,可以探秘露天煤矿,走近智能矿山产线,从“黑色煤海”向绿色转型。
研学学生 赵益乐:我来这里之前听老师说是煤矿,我认为这里应该是黑乎乎的一片,但是来到这里以后,发现这里有花有草,非常漂亮。
工业旅游不断拓展 激发消费新活力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不仅让城市记忆焕发新生,更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各地将工业遗产打造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消费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广西南宁,这个由绢纺厂改造的景区,集文创设计、展览演艺、创意零售等于一体,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
游客 陈曦:把这种工业文化和现代的商业结合到一块,也能够吸引人过来玩。
在山西阳泉,这处由老水泵厂改造的文化园火爆出圈。这个“五一”假期,推出了沉浸式情景剧表演,带游客穿越回70多年前的工厂大院生活。文化园旁边还建起商业街区,涵盖多种消费空间,不仅直接拉动旅游,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业态发展。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负责人 崔小林:工业旅游带动了我们景区周边商业圈,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项目,目前日均营业额已经超过50万元,周边的酒店客房爆满,“五一”假期一房难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31项国家工业遗产、400多项省级工业遗产,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成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工业旅游资源体系。
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所长 周岚: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发展工业旅游,可将闲置厂房设备,转化为旅游资源,延长产业链价值。资源型城市通过工业旅游盘活存量,带动就业与产业重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培育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