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宇宁 孙远明
秋天,是一个适合走向远郊开启旅行、观赏“层林尽染”的季节。然而,当一日的游玩结束,夜幕降临,甚至赶上天降大雨,不少“人生地不熟”的游客遇到了返程的难题,怎么办?
就在近日,济南一家景区就用一支“暖客车队”为游客排忧解难,彰显了独特的“济南温度”。
员工电话放在直播间
30多公里送游客
11月7日,今年刚刚从菏泽来到济南的大一新生刘同学乘坐公交车,来到位于长清区的济南灵岩寺景区游玩。游玩结束之时,天降大雨,没带伞的刘同学难以返回国道乘坐返程公交车,用手机叫车叫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回应,无助之感袭来。
“等车的时候我刷到了景区的直播间,就在评论区说我打不到车了。没想到直播间工作人员立马回应,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刘同学告诉记者,“我打过去后才知道对方是景区的一名员工,他五点半准时联系了我,并且驾驶着私家车将我免费送到了30多公里外的地铁站。”

刘同学乘坐景区“暖心车”返程,受访人供图。
驾车送刘同学返程的是灵岩寺景区的员工孙振。“其实我们公司之前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景区距离城区比较远,不自驾的游客从景区到最近的国道也不太方便,时而出现晚上游客滞留的情况。”孙振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员工下班回家的时候,都会自发地问一问游客有没有需要搭乘顺风车的,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面对记者的采访,孙振说:“其实相比我的同事,我拉的游客还算少的。”
事后,备受感动的刘同学将这段经历发到了网上,很快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在评论区中,还有不少游客也分享了自己搭乘灵岩寺景区顺风车的经历,以及在济南旅行的美好记忆。“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到济南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真切感受到了济南的温度。非常感谢送我返程的孙老师和灵岩寺景区。”刘同学表示。

其他网友分享了自己乘坐“暖心车”的经历。
面对网络上的赞誉,孙振表示非常意外:“之前我不知道这位同学将这件事发到网上了,我看到后注意到不少人在评论里对济南做出好评。作为一个济南人,我很自豪。”
景区组织起“暖客车队”
100多名游客搭上“暖心车”
和刘同学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来自四川宜宾的李女士。11月3日,“人生地不熟”的李女士就联系到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并搭乘员工的私家车返回了入住的酒店。
“走过那么多城市和景点,济南的服务是最贴心的。”顺利返回酒店的李女士感动地说。

来自四川的李女士搭乘“暖心车”顺利返回了酒店。
适逢“银杏季”,灵岩寺的千年银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交通压力随之而来。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十一”假期,景区员工免费顺路送游客的传统就被正式规范化,成立了“暖客车队”。这支“暖客车队”的车辆由员工私家车、景区公车组成,联系方式直接公布在了景区公众号、直播间内,为滞留游客提供服务。不仅如此,景区员工在看到滞留游客时,也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山东文旅灵岩寺景区总经理石鹏告诉记者,“暖客车队”是“全员出动”,目前景区内全部开私家车并在城区居住上下班的员工都已加入车队,成立至今已顺利运送100多名游客,“我个人已经送了三波、共七位游客返回市区。”
“暖心车队”的运力毕竟有限。为了保障广大游客的通行体验,灵岩寺景区提前与交通部门对接,增派公交加班车;同时,为了满足众多大学生的游玩需求,景区开通前往大学城的旅游专线,只需预定就可以从校门口乘车出发。
“这支‘暖心车队’暂定将运营至11月16日,但不代表我们的服务到期。如有需要依然可以与我们联系。”石鹏介绍。
“人情味儿”式运营
将是景区重要发展方向
不仅有收获大量好评的“暖客车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灵岩寺景区的精细化服务充满了方方面面。“十一”假期赶上多雨天气,景区为游客准备免费雨衣、热梨汤;“银杏季”天气转冷,景区还为供游客休憩的石凳、木凳上铺上了垫子。

为避免休憩的游客着凉,灵岩寺景区在石凳铺上了垫子。
在石鹏看来,服务是当下的景区运营的重中之重。景区不仅要在场景上发力,解答好“玩什么”的问题;更要将细节管理不断提升,放在当前的季节就是要让游客“暖身”又“暖心”。
在游客眼中,灵岩寺贴心、细节的服务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儿。记者了解到,灵岩寺景区的“复游率”相当高,这不仅是“宠客”之举带来的成绩,也是实在厚道的“济南温度”的带来的口碑效应。
今年秋季,越来越多景区开启了“人情味儿”式运营。临沂天蒙景区邀请全国农民朋友免票游玩、淄博红叶柿岩为游客送上“一元酥锅”……相比起炫酷的“流量爆款”内容,这些能带入游客“第一人称”、充满温度的细节小事,却有着更为出圈的潜力,也是“流量”变“留量”的破解密码。
石鹏透露,为了让温情服务继续延续,也作为对游客的全年支持的一次答谢,12月景区计划推出系列感恩活动。“不断与游客共鸣、用心做好服务,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是当下景区重要的发展方向。”石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