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砖承文脉 短剧续茶香——《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开机仪式侧记
作者︱孙树恒
一
“漠南古道连欧亚,茶香千载润初心。”
冬阳正好,长风拂过青城的街巷,带着草原独有的清冽与悠远。在玉泉区大盛魁博物馆,“《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开机大吉”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摆放着三台用红布盖着的摄像机,与博物馆青砖墙壁相映成趣,仿佛从数百年前的万里茶道中走来,静静等候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来自影视界、文学界、民俗界的嘉宾,主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以及全体演职员,因“万里茶道”这一共同的文化符号在此相逢,共同见证这部凝聚着众人心血的微短剧正式开机!

二
这部《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短音视频中心与内蒙古热琥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打造,主创团队全部来自王路沙青年电影团队。他们将以“诚信精神”与“制度保障”为核心,用古今双线交织的叙事方式,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在镜头下,我们既能看到数百年前商道上的坚守与抉择,也能感受到新时代北疆儿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不仅仅是一部微短剧,更是一次对百年商道记忆的打捞,一次对北疆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为讲好中国北疆故事、传播草原文化魅力注入新的影视力量。
主创团队中,编剧丁丁始终扎根北疆大地,在深入研究万里茶道历史后,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人物与情节,捕捉文化的温度与力量;导演韩化南,有着丰富的影视创作经验,注重细节打磨与故事表达;美术兼制片张鑫,兼顾艺术呈现与制片统筹,为作品保驾护航。

演员阵容新老结合,既有深耕演艺事业多年的资深艺术家魏大鸣、杨根和,他们用精湛的演技诠释角色灵魂;也有民俗专家王志强、电影《封神》美术设计李云中,为作品的民俗质感与视觉呈现提供专业支撑;更有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青年演员博尔古德、李晋知、肖珂、张龙等,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带来青春力量。

三
在热烈的掌声中,著名导演王新民率先致辞。他手持话筒,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语气亲切而饱含深情:“首先,在现场看到了路远、邓九刚、额博、李悦、玫子、王锦江、贺军、刘小宁这些咱们内蒙古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各界的朋友,他们亲自来助力青年团队,让我看到了内蒙微短剧的希望!
其次,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领导高度重视微短剧创作,专门成立了短音视频中心,还和我们工作室的专业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整合内蒙古影视力量,共同开创内蒙古的微影视时代。同时,玉泉区政府对影视拍摄给予了大力支持,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有了这三条,上下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内蒙古的微短剧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王导的简短致辞获得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为这振奋人心的话语点赞,也为北疆影视的未来满怀期待。

四
随后,导演韩化南走上台,他先向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这部微短剧的创作理念。他说:“《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核心是‘密码’二字。这密码,藏在青砖茶的制作工艺里,藏在商道的诚信规则里,也藏在古今传承的精神基因里。我们用古今双线叙事,一边是百年前茶道上的商帮故事,展现‘以诚立业’的商道传统;一边是新时代的文化探索,呈现‘制度保障’的当代实践,让历史与现实相互呼应,让诚信精神焕发新生。”
接着韩导介绍本剧的演员阵容,他说:“魏大鸣老师、杨根和老师是我们的‘定海神针’,他们会用丰富的经验为角色赋能;王志强老师、李云中老师会从民俗和美术角度,让作品更具北疆特色;而博尔古德、李晋知、肖珂、张龙等青年演员,他们有活力、有冲劲,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惊喜。所有演员都为这部戏做了充分准备,相信他们会用真诚的表演,诠释好每一个角色。”
台下再次响起掌声,演员们起身致意,眼神中满是对创作的热忱与期待。

接下来,著名演员魏大鸣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他身着《左宗棠收复新疆》饰演左宗棠那套深色外套,语气沉稳而真挚:“万里茶道是我们北疆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财富。能参与这部微短剧,我感到非常荣幸。”
魏老师说道:“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段历史讲好,把这份精神传承好。这部戏的主创团队是年轻的,但他们有情怀、有担当,愿意沉下心来挖掘本土文化。希望我们这些老文艺工作者能尽一份力,和青年一代共同携手,用镜头留住商道传奇,让更多人了解万里茶道的故事,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期待这部作品能成为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佳作,不负历史,不负观众。”
魏老师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让现场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随后,男主角博尔古德代表全体演员表决心。这位年轻的蒙古族演员,眼神坚定,语气铿锵:“能饰演这部戏的男主角,我感到无比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在筹备期间,我们查阅了万里茶道的历史资料,向民俗专家请教,反复打磨台词和表演细节,就是希望能更好地诠释角色,展现茶道精神。”
“在此,我代表全体演员承诺:拍摄期间,我们会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用心对待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不辜负导演的信任,不辜负观众的期待,用最真诚的表演,为大家呈现一部精彩的作品,为弘扬北疆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轻演员的决心与担当,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也让大家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更多期待。

五
仪式进行到高潮部分,著名诗人王锦江先生上台,将一幅自己连夜创作、由书法家孙世虎书写的贺诗墨宝缓缓展开。墨宝上,《三韵小唱》的诗句苍劲有力,跃然纸上。王锦江手持话筒,用饱含深情的语调,逐段朗诵起来:
“驼道即天涯,驼峰筑小家。落日沉碗底,星河可煮茶。铜铃似悬胆,歌哭自应答。风雪吞寸草,驿客走流沙。远征无锦袄,肩披火烧霞。武夷连归化,华夏知欧亚。哪条性命不如花?”
诗句描绘了万里茶道上商旅的艰辛与豪迈,现场众人仿佛被带回了那个驼铃声声、风沙漫漫的年代。接着,王锦江先生继续朗诵第二段:
“或怀藏宝图,几代敢死夫。朔方向西域,酒囊笑问胡。万里成一线,我有换汝无。愿为云外客,不做府中奴。凿空旧壁垒,货与东西都。步步复步步,足底写长书。梦里蔷薇共猛虎!”
这段诗写出了商道上的勇气与坚守,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渴望。最后,第三段诗句响起:

“边塞多少山,一山一纪年。鸿鹄停指爪,青城数青砖。白头弟子坐,古院展奇谈。大盛魁安在,魂魄绕坊间。异国归来季,洗盏御泉边。魔镜投光影,短剧画连环。商号重生丰洲滩!”
当“商号重生丰洲滩”的诗句落下,现场又响起掌声。墨宝上的字迹与诗句的意境相得益彰,既赞美了万里茶道的传奇,也为这部微短剧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在热烈的掌声中,王锦江当场将贺诗赠送给王新民导演和大盛魁博物馆馆长赵正伟。

六
仪式进行到最后一项,主持人武文超邀请嘉宾共同揭幕,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音短视频中心主任王宇、导演王新民和剧组主演,以及嘉宾路远、李悦、额博、贺军、张杰华、米保林、侯世平、玫子、张一峡、赵文耀、王津泉、张文生、刘小宁、祁娟、庄兰英、赵正伟等陆续上台,准备揭幕。现场的气氛愈发热烈,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聚焦在舞台中央的揭幕区,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后,北京天骄影视公司总经理、著名制片人、本剧顾问六毛面带微笑,语气庄重地宣布:“我宣布,十集微短剧《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正式开机!”

话音刚落,嘉宾们一同揭开了覆盖在三台摄像机上的红色幕布,现场顿时响起大盛魁的主题曲《一直走》,掌声、欢呼声、相机快门声交织在一起,将开机仪式的气氛推向了顶峰。
主创团队与嘉宾们在开机横幅下合影留念,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定格下这一珍贵的瞬间。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洒在青砖铺就的地面上,为这段即将开拍的影视故事,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
主创团队的成员们则相互鼓励,眼神中满是对创作的憧憬。他们知道,开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拍摄之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他们将带着这份期待与责任,深入挖掘万里茶道的历史内涵,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让这部微短剧成为一部既能打动观众,又能传承文化的佳作,打磨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让万里茶道的传奇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让北疆文化的魅力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青砖无言,却镌刻着数百年商道的密码;短剧虽短,却承载着北疆文化的重量。《万里茶道之青砖上的密码》的开机,不仅是一部影视作品的起点,更是北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缩影。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第一期鲁迅文学院省级作协会员线上培训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