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山村:在石头与艺术之间寻找乡愁 贵州艺术小村庄 贵州镇山村
创始人
2025-04-29 19:32:07
0


  图为雨后的镇山村一角(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新华社贵阳4月29日电(记者向定杰)贵州至今有许多明朝屯军留下的印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镇山村就是一个鲜活样本。这个历经400余年风雨、以布依族为主的古老村落,大街小巷石板地、层层叠叠石板房让人印象深刻。

  来到村口,一尊将军石像出现在眼前。石板镇副镇长史青松说,将军名叫李仁宇,明万历年间率兵到此设屯驻扎,才有了今天的镇山村。1995年,镇山村的城墙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村公布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有18栋,包括石头修筑的民居、武庙。

  无言的石头见证了村子的发展,也映衬出文化的不竭生命力。2019年,镇山村被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几年,这里更是因为一群艺术家的到来,一改过去简单开农家乐、卖烧烤的状况,成为无数旅客向往的景点。


  这是镇山村一家改造后的民居(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见到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娄波时,他正忙着改造庭院。2020年,来镇山村游玩的娄波,发现了一座快要垮塌的三合院落。意识到独具价值,他决定租赁下来、予以修复。

  屋内的一面照片墙记录了改造过程。记者看到,腐朽的梁柱被重新加固,斑驳的石墙被雕刻涂画,屋内还加装了可烧柴火的壁炉,温暖的设计细节让人舒适。

  在娄波看来,设计的本质是用当代语言重新编码文化基因。这种“符号化”创新,既保留了石板建筑的原始肌理,又赋予其现代审美价值。“每一块石板都是自然与匠心的对话,它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布依族对土地的敬畏。”他说。


  4月16日,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娄波介绍民居改造过程。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在镇山村,这样的艺术家还有不少。10多位来自绘画、音乐、摄影、设计、雕塑等领域的创作者扎根于此,将闲置的石板房改造为工作室、展览馆、民宿。参与改造的多位艺术家表示,镇山村作为昔日中国-挪威文化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群项目的一部分,全方位反映了这座布依族山寨的文化与环境,以及布依、汉民族的文化融合过程。

  有深厚历史、文化艺术、纯朴生态,这个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民族村寨逐渐被看见。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处于贵阳近郊的镇山村就会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这个石头砌筑的村庄堪称露天博物馆,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通过艺术改造后的院落也很有特色,感觉非常好!”游客王娟参观后在网上留下点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桥”见平凉⑨】“桥”见历史... 编者按 连接、跨越、拓展 一座座桥梁,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连接着历史与现实的时代变迁 平凉公路桥梁...
原创 民... 关于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定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南宋已降至晚清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态...
原创 中...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唐朝怎么“妆”? 洛阳这个造型...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近日,热度居高不下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在收官后又紧接着官宣了第三季。两年前,...
小小竹竿见证军民鱼水情 【文物故事】 作者:曹亚铂(陆军防化学院教员) 一根3尺多长的竹竿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山东、江苏、...
原创 齐... 历史书上关于春秋五霸的争议很多,但是有两位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齐桓公跟晋文公。研究齐桓公就可以发现,...
“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 8月19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专题活动在湖南博物院举...
原创 孟... 1946年初,蒋介石对即将爆发的全面内战很有信心,为了减少军费,也为了削弱桂军,晋绥军等杂牌军势力,...
原创 三... #头条群星9月榜# 历史上有关虢国的记载零星而散碎,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虢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是武王...
原创 金...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执着、正义、可爱,又有点迂腐固执的人物段誉,他给少女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