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区的云雾深处,汇湾镇梅子垭村这个远近闻名的“茶叶大村”,如今正悄然掀起一场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浪潮。在稳固茶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该村大胆探索,今年全新引入中药材黄精规模化种植,有望为茶乡再添一把“致富火”,走出一条“点绿成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眼下,在汇湾镇梅子垭村黄精优良品种繁育示范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土地平整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给即将“安家落户”的黄精筑牢生长根基。更引人注目的是,基地里施用的肥料并非普通化肥,而是提前备好的羊粪有机肥,从源头守住“绿色”底色。



△汇湾镇梅子垭村黄精优良品种繁育示范基地负责人 丁华祥
发展黄精种植,是梅子垭村从单一产业向“茶+药”复合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步,标志着该村产业发展正式迈入“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丁华祥
据了解,梅子垭村此次发展的黄精种植项目,计划种植面积达2000亩。一期建成300亩繁育基地,预期效益十分可观,预计亩产可达5000公斤,亩产值高达6万元。这一收益远超传统农作物,为村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增收蓝图。

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的珍贵中药材,素有“北有人参,南有黄精”的美誉,药用与保健价值深入人心。传统中医认为它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调理体虚乏力、肺虚燥咳等问题;如今它更被开发成饮片、膏方、养生茶等多元产品,覆盖多领域。市场上,近五年黄精需求量年均增长8%-10%,优质品供不应求;鲜黄精每公斤12-15元,干货达60-80元,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后利润更高,产业“含金量”满满。

△网络配图

产业发展好,群众受益少不了。眼下正是黄精的最佳栽种时期,从前期平整土地到施肥移栽,再到后期除草管护,共带动该村及周边近百名村民参与务工,助力村民增收。


从茶香氤氲到药香渐浓,汇湾镇梅子垭村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黄精种植项目的落地,不只是作物的简单替换,更是发展理念的迭代升级。期待这个曾经的“茶叶大村”,能借着黄精这株“黄金”作物,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华丽蜕变。
记者手记
换作物易,换思路难。汇湾镇梅子垭村没有守着茶园等机会,而是在青山里找新机,不折腾生态、不浪费资源,让每片土地既长绿意、也长希望。乡村振兴从不是“等风来”,“点绿成金”也不是喊口号。梅子垭村把生态底色擦得更亮,把产业路子走得更宽,就是在用行动证明——好山好水不只是风景,更是能让百姓富起来的“活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