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25湾区舞蹈艺术季”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重磅启幕。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1月,借舞蹈纽带,以滨海艺术中心、深圳大剧院、宝安青少年宫及深港两地高校为半径,串联深港澳,辐射大湾区,并联动国际,为市民呈现一场兼具学术深度、艺术广度、赛事高度与惠民温度的文化盛宴。
本次艺术季是贯彻深圳“文化强市”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联合指导,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支持,香港艺术发展交流协会特别合作,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主办。秉持“国际视野、湾区特色、青年导向、惠民共享”宗旨,聚焦舞蹈本体,融合学术、人才、赛事、展演与公众传播几大维度,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国际传播力的湾区文化品牌。活动期间,每场活动均定向开放惠民票,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高校跨界合作,为舞蹈艺术创新赋能
本届艺术季最大特色,在于它不仅有舞台的呈现,还系统联动深港两地高校,打造“艺术+学术+青年”的复合格局,通过三场高规格学术活动,带来知识的生成、思想的碰撞与结构性的文化平台建设。
10月21日,香港文化舞剧团团长梁国成将走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从《清明上河图》到《金庸三部曲》——大型舞剧的在地文化转化与创作”为主题开讲,解锁粤港澳本土文化的舞蹈表达新路径;11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将举办“AI编舞主题研讨会”,汇聚金晓霖、汪圆清、毛维、孔贺等专家学者,共同解析AI技术对舞蹈创作的影响,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前沿路径;12月5日,香港城市大学将推出“舞蹈与影像·跨媒介艺术座谈会”,邀请童小红、刘迎宏、何军妮、成立文等嘉宾,聚焦舞蹈影像创作与国际传播,助力舞蹈艺术数字化升级。湾区高校成为本次艺术季最富生长力的文化土壤,这也意味着,艺术季不仅是演出平台,更是创意生成的机制、青年锻造的空间、文化对话的场域。
国际赛事集结,顶尖评委护航青少年成长
两大重磅赛事将为青少年舞者搭建高水准展示平台。11月23日,“FDC国际舞蹈大赛(深圳赛区)”将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开赛,吸引深港澳及海外优秀青少年舞者同台竞技。赛事评委阵容堪称“顶配”: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原艺术总监加琳娜·奥列戈夫娜·斯捷潘年科首次空降担任评委,并于11月22日开设国内首场大师课,分享古典芭蕾教学精髓;国家一级演员、深圳艺术学校副校长李晨晨将共同坐镇评审。
11月29日,“舞颂九州”艺术展演将在宝安青少年宫举办,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香港文化舞剧团梁国成,国家一级演员、深圳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门大成,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张海龙等业内权威组成评审团,为青少年舞者提供专业指导。

人才库精准遴选,打通青年舞者发展通道
依托系列赛事与学术活动,主办方将邀请赛事评委、学术嘉宾组成评审团,从“专业技能、创作潜力、舞台表现力、文化素养”四个维度出发,遴选具备突出创作潜力与舞台表现力的青年舞者,纳入“深圳青少年舞蹈人才库”并授予荣誉证书。
该人才库将搭建政府与优秀编创人才的合作桥梁,建立长期、柔性、弹性合作机制,为今后剧场创排、艺术团体引进、重点文艺项目创作擢选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优秀人才“留下来、用起来、融进来”,实现艺术季成果的长期价值落地,打通青年人才与政策资源、专业舞台、社会机构的对接通道。

惠民展演暖心收官,高品质作品浸润大众
2026年开年,由深圳舞蹈界青年领军人物献上的高品质惠民展演,将为艺术季圆满收官。1月17日晚,扎根深圳的知名舞者胡沈员首部长篇编导作品《流浪》,将在深圳大剧院带来沉浸式体验。《流浪》融合蒙古舞韵律与现代舞语汇,以细腻舞蹈叙事勾勒生命成长轨迹,传递人文思考,见证舞蹈艺术的力量与温度。作品2017年首演至今,收获极高市场口碑,杨丽萍也盛赞其艺术张力和深刻哲思。
1月29日,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将迎来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全新力作舞蹈剧场《生命之旅》全球首演。从“一个人”的孤独封闭,到“置身其中”的爱之邂逅,再到“旅行”的自由接纳,终至“墙也是镜子”的真我觉醒,《生命之旅》以极具张力的身体语言、丰富的视觉意象,带领观众在情绪流转中,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本质,解锁关系与成长的答案。两场演出均预留10%低价惠民票面向市民开放,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舞蹈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