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空间的完美融合,正悄然重塑着艺术博览会的未来形态。12月19日,艺术广州城市艺博会即将开展。艺博会将酒店客房转化为微型美术馆,艺术品与家居场景深度融合,让观众直观感受作品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的适配性。

即将进入招展最后一个月,艺术策展人、广东国际艺术周创始人彭文斌深入介绍展位情况与展览亮点。他透露,目前艺博会已经汇聚了40多家展商,包括国内画廊、艺术家以及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机构、艺术家,“这说明优质酒店型艺博会平台正日益受到市场追捧”。
“场景化消费体验是酒店型艺博会最核心的竞争力。”他表示,艺术广州城市艺博会借鉴了欧美酒店型艺博会的“精品化”“场景化”核心理念,但同时强调“在地文化”的重要性,让国际化的模式根植于广州这片肥沃的艺术土壤。

“大型艺博会是‘宏大的集市’,我们则是‘精致的会客厅’。”在彭文斌看来,酒店型艺博会的核心优势在于体验与精准链接,“我们摒弃了嘈杂与奔波,提供一种更舒适、更专注的观赏环境。对于藏家而言,这里的社交属性更强,能与画廊主、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私密的交流,决策过程更从容,销售转化率往往更高。”
彭文斌介绍,艺术广州既强调与省外、国际艺术的共融共生,也强调“岭南文化”的在地性,会推介关注本土题材、具有广府生活气息的艺术家作品。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使艺术广州既能吸引国际藏家的兴趣,又能保持深厚的地方文化根基。“我们定位是‘买得起的艺术品’,作品价格在千元至几万元之间,让买家更容易选择带回家的作品。”他说。

一直以来,艺术广州注重机构的专业性与艺术品的质量,包括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为此,艺术广州设置多个亮点主题展区,如“相中自己”当代艺术名家自画像特别项目、“发现未来”挖掘40岁以下潜力艺术新星,“艺术无言”则打破框架展露艺术无限可能。这种分层策展模式既保证了学术高度,又兼顾了市场多元性。

据介绍,艺术广州城市艺博会设立了专门的“新锐艺术单元”,同时通过评委筛选、专业推荐等方式,确保新锐艺术家的质量,并以“学术、收藏、策展、媒体”4大面向的专家担任评审,协助艺博会打开知名度。

“艺术IP是艺术品价值的延伸和放大,它能将美学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是交易的平台,更是IP孵化和链接的催化剂。”彭文斌透露,在展会中,我们会特别关注具有强IP衍生潜力的作品,如刘嫄、区焕礼、蔡楚夫、关则驹等,并主动为艺术家对接品牌方、设计公司和制造商,促成艺术与商业的联名合作。
展会还将设置“艺术教育讲座”和“新人收藏导览”,由彭文斌和艺博会艺委会主任林士杰带领解读,降低入门门槛。“同时,我们也提供价位多元的作品,鼓励他们从一件负担得起,又真心热爱的作品开始自己的收藏之旅。”他补充道。

“我们希望将艺术广州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具标志性的精品艺术博览会。”彭文斌期望,未来不仅限于一年一度的展会,更希望成为一个持续全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艺术推广平台,通过跨界合作、城市公共艺术项目、艺术教育等形式,深度参与并滋养广州的城市文化生态。
南方+记者 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