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刘艺琳 实习生邬晴
秋日的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风里裹着几分黄河水的清冽。
站在观景台上望去,黄河在这里褪去了“奔腾万里挟泥沙”的印象,反倒透着一汪碧色,绕着赭黄色的崖壁蜿蜒。对岸山西省偏关县的村落隐约可见,长城的残垣在山脊上若隐若现。

夕阳下游船在老牛湾黄河大峡谷驶过。王劭凯摄
偶尔有几位游客举着相机驻足,镜头里框住的,是刚于2024年底通过文旅部验收、新晋为5A级景区的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全景。
“2024年12月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正式获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景区的发展迈入了全新阶段,也意味着我们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内蒙古清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庞胜宇站在峡谷的栈道上娓娓道来:“5A级景区的标准是系统而全面的。2023年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景观质量评审的通过也意味着创建工作的发令枪正式打响。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围绕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规划推动了42个重点提升项目。”
庞胜宇说:“去年,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支持下,清水河县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5A创建办公室’,县直各单位抽调志愿者开展创建工作。全县上下紧密配合,克服了工期短、时间紧、资金缺的重重困难,在5个月的有效工期内项目全部落地建成,并组建了一支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高的运营团队入驻景区,顺利的完成了创建初期工作,再次很好的诠释了‘清水河速度’”。
老牛湾的路,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而现在柏油路、石板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连村里的旅游厕所都修得整洁亮堂,景区面积也从3.2平方公里扩到9.5平方公里。“现在不一样了,截至10月底老牛湾黄河大峡谷累计接待游客175.3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0.53%,今年‘十一’节假日期间收入达260万元。”庞胜宇的语气里满是感慨。
而这份发展的红利,正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实实在在落到村民身上。“现在文旅公司90%的员工都是本地村民,船工、保洁、保安都是家门口就业,我们还设了100多个惠农直销点,更方便村民的海红果、小香米、手工果丹皮的销售。”
民宿创业者李勇的故事,是老牛湾“新鲜血液”的缩影。“我们家最早2009年就做民宿,当时特别简单,就收拾几间房,给游客做点当地的农家菜。”1997年出生的他是旅游管理专业出身,在成都景区做过运营后,因家里民宿“忙不过来”而选择返乡。老民宿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名字从“文青农家院”变成了“半山渡”。
“现在能容140人吃饭,可以接待一些旅行团和来自天南海北的一些散客。”李勇说,景区获评5A后,村里变化太大,“未来考虑在餐饮方面提升一下服务质量,升级菜品,把摆盘也做得更漂亮一些;同时我们自己种了很多果树,还想把采摘融入经营,让游客多些乐趣。”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积极发展文旅项目。王劭凯摄
河南游客李艳夫妇,在老牛湾收获了一段格外独特的旅程。这对从河南安阳自驾而来的夫妻,最初正是被网上的景象打动——老牛湾夏季满山青绿映着碧水,他们按捺不住期待,一路驱车赶到了这里。抵达后发现:秋日里的老牛湾也独有一番雅致。“没想到黄河水这么清,并不是传说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泥沙太多的河水。”“这种壮阔劲儿不虚此行,明年春天一定要再来坐船。”这对夫妇还笑着提了个小插曲:“村民说话像山西口音,一开始没听懂,后来聊熟了才知道,这儿本来就是两省交界之地。”
这些细碎的期待,正拼成老牛湾的未来。李艳盼着开春再来坐一回游船,看碧色黄河顺着青山绕出弯来;李勇则忙着把自家的果树园改造成采摘区,想让住“半山渡”的客人,除了吃口热乎的农家菜、住上干净的房间,还能亲手摘颗果子,多份沾着泥土的乐趣。
站在峡谷边,庞胜宇谈起未来的规划,每一个目标都具体而清晰:“老牛湾不应只是一个风景壮丽的观光地,更应是一个能触摸到黄河文脉、感受到乡土温情、体验到高品质服务的心灵栖息所,更是一个集壮美历史、雄奇景观与淳朴人文于一身,高度成熟、值得反复品味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庞胜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机制革新”,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积极探索通过村民入股、利润分成、合作社经营等模式,让村民不仅仅是获得租金和工资,更能成为业态的股东和老板,直接分享景区发展的长远红利。
另外,我们将对区域业态进行系统性的产业规划,引入专业的商业策划和运营团队,对本地农家乐、民宿、手工艺进行集群化、品牌化、标准化改造。我们不仅要引入高端业态做示范,更要孵化属于本地的“老牛湾”品牌系列,通过统一的品质标准、营销推广和客源输送,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庞胜宇说,将重点围绕景区“四个片区”的对外对内互联互通、场景开发下功夫,形成多维度、全季化的旅游吸引力,切实提升景区的综合盈利能力与产业韧性,更好地围绕黄河文化和长城文化,把老牛湾的历史和在地资源挖掘好,并讲好它的故事。
再风又起,裹着黄河的水汽漫过村落,民宿的烟囱升起轻烟,远处游船划过水面留下涟漪。这片被黄河与长城相拥的土地,正在努力把游客的“不虚此行”变成“常来常新”,勾勒更加动人的新画卷,为青城文旅发展增添独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