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身齐家”到“何以上海”,这本新书揭示申城家风底色
创始人
2025-10-26 06:36:55
0

“家训不仅是家族的精神基因,更是治疗现代社会‘家庭病’的一剂良药。”10月23日,《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通志展示馆举行,该书序作者、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教授的一席话,引发了全场共鸣。这部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与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联合编纂的新书,通过梳理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等百位上海名人的家训故事,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历史镜鉴。

《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系统梳理了上海自西晋以来百位名人的家训家教智慧,分为“修身立德”“崇文重教”“敬业爱国”三大板块,收录了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等古今名人的家教案例,集中展现了海派家风“古今承续、海纳百川、中西融汇、多元并存”的鲜明特质。

《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复生和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分别致辞。任小文强调,“家风家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社会文明、凝聚人心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姜复生则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上海家风的历史脉络,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海派家风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该书总策划、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回顾了编书初衷:“去年参加‘钱氏家训家教’传承培训班时,钱伟长先生那句‘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掷地有声。与钱氏家族绵延千年的家训精神相互激荡,让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切感受到优秀家训家教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也就是在那一刻,编印《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一书的想法在他脑中愈发清晰,“上海这座城市孕育了无数名人名家,他们的家庭故事中必然沉淀着同样珍贵的家训智慧,值得我们系统挖掘、整理与传承。”

他指出,上海历来是名人名家辈出之地。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务实与进取,不仅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在无数家庭中沉淀下各具特色却又共通的家训内核:“家国情怀,勤勉笃学,诚信守礼,开拓创新”。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叶舟介绍了新书的编纂过程和内容特色,他表示,家风家训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成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家风文化,对完善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钱运春提出,该书生动诠释了解读“家训”就是解读“上海何以成为上海”的文化密码,“这本书在解决城与人的关系,城与家的关系,城与国家的关系上具有开创意义。上海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中西融汇的开放性、敢为人先的进步性,这本书的内容都贯穿着这些特点,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文化桥梁,为新上海人提供一把理解上海城市精神内核的金钥匙。”

据悉,《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不仅被列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5年廉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和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还被列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第二轮)2025年度创新项目。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特别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与上海通志馆共同承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位的继承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皇帝有很多子嗣,甚至有多个兄弟,但皇位只有一...
原创 东... 导言 东汉的灭亡通常被归咎于何进。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决定让董卓进京,直接引发了局势的动荡,最终导...
原创 从... 中国的封建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帝制,直到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成为普通人。这...
瓷承文脉,慈连两岸!第八届“以... 11月8日,第八届“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展”开幕式在上海中新泾公园・法华禅寺举办。来自海峡两...
《民生大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苑基荣)2025年11月8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信出版...
原创 为... 为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王翦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呢? 首先,比起销声匿迹,更准确的说法...
当艺术走入皖南村落,书写了怎样... 当秋色染遍皖南,一些暂时还未进入大众视线的乡村,提供了另一种旅行选项。 在宣城,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袁熙坤艺术展在穗盛大开幕 世界... 央广网广州11月9日消息(记者张顺鹏)11月8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盛大启幕之际,一场融合艺术...
跨越海峡的瓷韵共鸣 两岸陶艺文... 中新网上海11月9日电(范宇斌)8日,第八届“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展”在沪启幕。本次活动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