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掠过茶海,背着竹篓的游客与茶农身影交错。观海楼内茶香与笑语升腾,星空露营基地里旅人仰望银河……这片盛产“湄潭翠芽”“遵义红”的土地,正完成从“卖茶叶”到“卖生活”的深刻蜕变。
茶园形态焕然一新。昔日“拍照买茶两小时”的茶海,如今成为留住人停留数日的生态乐园。湄潭以27°茶海路为纽带,串联村寨与茶庄;凤冈茶民宿与茶宴相得益彰;余庆将茶事与骑行、划船融合,勾勒出现代人心中的田园图景。
茶农身份悄然蜕变。湄潭茶农从愁销路的种植者转型为“茶园管家”,村民将民居改造成茶香民宿,通过租金、股份实现增收。这种从“埋头种茶”到“服务生活”的转变,正是三产融合的生动注脚。
茶香早已飘出茶园,浸润城市肌理。街头茶饮店用本土茶叶创新调制,赢得年轻人青睐;茶馆融合茶香与历史记忆,增添文化空间;四月茶博会更是成为茶生活的庆典,让茶从饮品升华为文化符号。
转型背后是遵义的深远布局。200万亩茶园、覆盖百万茶农的规模为基础,政府推动“传统茶+新茶饮”双轮驱动,企业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打造智慧茶园让消费者远程参与种植。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让消费者从品一杯好茶,升级为体验一种健康、雅致、有文化底蕴的生活。当茶叶从货架走向生活场景,这片绿叶正在书写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精彩篇章。
茶香氤氲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遵义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守住生态底色,更要通过文化赋能和价值重构,让农业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刘振梁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