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新四军的旗帜在江西南昌高高飘扬,象征着一场新的革命开始了。没多久,一位隐姓埋名已十年的老共产党员急匆匆地赶到南昌,来到新四军的总部,要求亲自见叶挺。当时,虽然叶挺不再是共产党员,但他和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面对这位老党员的来访请求,叶挺非常重视,决定亲自去接待他。
让叶挺感到意外的是,他刚走出军部大门,就看到那位老党员迎面而来,并大声呼喊:“希夷(叶挺的字),果然是你呀!”叶挺定睛一看,终于恍然大悟:“克靖兄,原来是你!” 那么,克靖到底是谁?他和叶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朱克靖,虽然名字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在我军的历史地位却非常重要。首先,朱克靖是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那一年入党的少数几位党员之一,和他同年入党的只有朱德。而朱德是由德国介绍加入党的,而朱克靖则是自愿在国内加入的,他入党的时间甚至比朱德还早。 其次,朱克靖的文化水平非常高,他曾在北京大学求学。在开国将军中,唯有毛主席称为“科班出身”的军事家肖劲光能与他相提并论。大多数开国将军的背景比较普通,只有像朱克靖这样的少数几位拥有较高文化水平。 再者,朱克靖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党代表。在那时,他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大。第三军原本是滇军改编而成,军长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朱培德。尽管这支部队早已归入国民革命军,但它依然保留了许多军阀的特点。在朱克靖担任党代表期间,他依靠党组织的支持和周恩来的指示,成功地对第三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在他的带领下,第三军的封建陋习被根除,士兵们的斗志被激发,最终在抗击陈炯明和南征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就在革命形势逐渐向好时,国民党右派开始借“中山舰事件”排挤共产党,第三军的教育长熊式辉积极配合这一行动。朱克靖对此感到愤怒,要求军长朱培德处理熊式辉。虽然朱培德和熊式辉有私人关系,想为他开脱,但在朱克靖的坚持下,朱培德最终不得不同意。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我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蒋介石暗藏野心的表现,决定利用蒋介石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对其施加压力。朱克靖和周恩来等人商议后,联合其他军队的主要领导,向蒋介石提出了抗议。这一行动迫使蒋介石暂时让步,但朱克靖也从中看到了蒋介石的“阴险面目”,开始保持警惕。 遗憾的是,蒋介石最终获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成为了他们的代理人,并随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时,驻扎在江西的第三军,朱克靖作为省政府秘书长,与朱德一起协助南昌的公安工作。然而,蒋介石的反革命步伐越来越紧,朱克靖坚决拒绝了朱培德的劝说,拒绝投靠蒋介石。 面对蒋介石的逼迫,我党决定采取行动,南昌起义的号角随即吹响。朱克靖得知消息后,积极策动第三军旧部参与起义。南昌起义后,朱克靖被任命为第九军的党代表。然而,在南下途中,部队在潮汕遭遇失败,朱克靖英勇突围,但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整整十年没有消息。 直到1938年,朱克靖得知新四军在南昌成立,毫不犹豫地赶去投军。叶挺得知后,虽然感到与老战友重逢很高兴,但考虑到朱克靖的历史地位,他也为如何安排这位老战友而感到困惑。新四军的领导班子已经确定,朱克靖的职务该如何安排成了叶挺的一大难题。朱克靖深知自己与党组织已经断联了十年,能够重新加入队伍,已经感到非常荣幸。最终,他被任命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团长。 尽管这个职务并不显赫,但朱克靖依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后来,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时期的身份,开展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陈毅和夫人张茜的结合,实际上也有朱克靖的功劳。当时,张茜是战地服务团的一员,正是朱克靖的牵线搭桥,才促成了他们的这段姻缘。 解放战争前夕,朱克靖担任了新四军和山东军区的秘书长、联络部部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依然专注于做统战工作,策划了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长官郝鹏举的起义。然而,可惜的是,郝鹏举最终决定投靠国民党,并将朱克靖拘捕。朱克靖被押送至南京,但他始终没有屈服。蒋介石得知朱克靖被俘后,三番五次地前来劝降,但朱克靖依旧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