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布展和作品引人入胜。

现场展出的部分古书画残片。

古色古香的山西云海曲艺社与展品相得益彰。

胡凌波(左一)现场介绍揭裱修复技艺。

《徐悲鸿画马》修复前后,对比鲜明。

10月21日,由河北省书画装裱协会、河北美术学院主办,大同叶茂传统文化承办的“胡凌波书画文物揭裱修复艺术展”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开展,中国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边发吉,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河北美术学院院长甄忠义等众多书画界人士和观众参加了开展仪式。
胡凌波,1970年生于石家庄市正定县,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装裱、书画文物修复艺术,1991年创办石家庄市中国书画装裱学校至今,累计培养书画装裱、修复专业人才近万人,现任河北省书画装裱协会主席,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本次展览所呈现的“重生之作”近百件,皆为胡凌波多年来经手修复的代表作品。“揭裱修复”四字,听起来或许简单,实则是一场与时间的漫长博弈。整个过程分为“洗、揭、补、托、全”五道核心程序,通过清洗、揭背、补缀、全色,让破损的碎片重归完整,让暗淡的色彩再现光华,其最高境界,便是“天衣无缝,了无痕迹”。修复的每一件文物字画,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锤炼,更是一段文脉的延续和守护。
每一组展览作品通过修复前后的鲜明对比,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书画文物揭裱修复技艺的深邃魅力,也可窥见所有修复工作者在幕后付出的点滴匠心。“我本人,只是这项古老技艺的一个传承者、一个守护人。我毕生的愿望,就是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让这份珍贵的非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展览现场,胡凌波动情地说。(文/图 记者 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