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7
如此一来,李密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之前的计划到洛阳主政了。
他只能无奈地进驻金墉城,继续与王世充对峙。
而就在王世充发动兵变的几乎同一时间,关中的唐帝国也遭遇了一次空前的重大挫折。
当时,西秦的薛举趁着唐朝刚刚建立,又一次大举入侵。
这回,他没有像之前那样走关中西面的扶风(今陕西凤翔),而是选择了西北面的泾州(今甘肃泾川)作为自己的突破口。
泾州地处泾水上游,通过泾水河谷可直达关中腹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李渊以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等八总管前去迎敌。
两军在高墌(zhí)城(今陕西长武东北)一带对峙。
见西秦军来势凶猛,李世民命部队深沟高垒,避免与敌军交战。
不巧的是,他当时得了疟疾,病得很重,无法指挥作战,只能把军事指挥权暂时交给了刘文静、殷开山这两位太原起兵的功臣。
他叮嘱两人说:薛举孤军深入,与他的根据地陇右一带隔着陇山(今六盘山),粮运不便,难以持久,倘若他来挑战,你们千万不要应战。等我的病痊愈了,一定能打败他。
然而,对李世民这番话,刘、殷两人很是不以为然。
离开李世民的营帐后,殷开山对刘文静说:秦王这是担心你不是薛举的对手,所以才说这样的话。薛举听到秦王病了,一定会轻视我们,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向他示弱呢?
这话准确地击中了刘文静的内心。
刘文静一向心高气傲,自认为文武全才,在唐朝建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无人能比的大功,现在在朝中又官拜纳言,位居宰辅,殷开山那句“秦王这是担心你不是薛举的对手,所以才说这样的话”,他听了当然受不了。
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自己行!
你对我鄙视,我偏要去战场上比试比试!
于是,两人憋着一肚子气,把李世民的话全都抛在脑后,随即点起兵马,在高墌城西南的浅水原摆开阵势,迎击前来挑战的西秦大军。
由于他们是意气用事、仓促应战的,所以并没有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而薛举却是有备而来。
战前,他已经提前派出了一支精兵绕到了唐军身后,开战后前后夹击,很快就冲垮了唐军的防线。
最终唐军大败,大将刘弘基、慕容罗睺、李安远被俘,士卒伤亡大半。
李世民、刘文静、殷开山等人狼狈带着残兵逃回长安。
这一战,是唐军自晋阳起兵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如果史书记载真实可靠的话,此役失利最大的责任人无疑是刘文静和殷开山。
战后追究责任,两人均被免职。
不过,近来也有学者认为,刘文静、殷开山可能只是背锅侠,真正该为此负责的,也许是李世民,所谓他因病缺席指挥的事说不定也是子虚乌有。
然而这似乎只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至少史书上没有。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唐军此战的最高领导,无论如何,李世民是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
当然,就算把此次失利的责任算在李世民头上,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
更何况,真正天然的美玉总是多少有点瑕疵的,只有人工合成的,才会显得完美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