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沈巍来到位于嘉定的陆俨少艺术院,再次沉浸在伟大的国画家陆俨少的艺术世界,流连忘返,也暂时抛离了一直尾随不掉的现实中基于互联网的争执。
但沈巍的思绪不能不被现实中的惊动警方的现实风云骚扰,当他徜徉艺术的世界时,也不得不借题发挥,用艺术家的作品,来点拨现实中那些在沈巍红火之后如影形随的人间纷争。
艺术馆里,沈巍来到陆俨少写于1965年12月的一幅书法作品,讲解道:

——这个字你写不了,他是练出来的,这是第一。第二个呢,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因为 1965 年嘛,在徐州邳州市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有一个士兵带着民兵去练武。一个民兵扔手榴弹,手榴弹扔了,方向不对,快要爆炸了,这个人就上去把这个手榴弹给扑灭了,然后自己牺牲了。
当年全国都学习这个人,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啊?王杰。学雷锋,还学王杰。王杰记日记的,当年他的日记出版了。他日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战士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千百个战士团结在一起,就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

读到这里,沈巍立刻想到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团结而造成的内耗:
——这个在我们今天来说特别有启发意义。一个主播的力量是有限的,千百个主播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力量),但是问题是现在的主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志趣,所以是永远团结不起来的。只好天天闹矛盾。——
在陆俨少的作品《山阴道上》,沈巍再次联想到现实中那些烦人的吵闹事:

——山阴道上,是一句很有名的典故。在《世说新语》里面说“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原文是:“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就是说一路上风景特别好,不断地让你看到新的面貌,所以后来“山阴道上”的意思就是风景特别好,应接不暇。
我觉得就好像我们这个所谓的高科、青科,也让我看到了应接不暇的人间百态。一会今天这样了,一会明天这样了,一会今天红地毯了,一会明天黑地毯了,我红地毯还没有享受完呢,今天就来了黑地毯。——

的确,前天在“烤鸭基地”才走的红地毯,今天成了黑地毯。某种程度上“烤鸭基地”吸引了一众目光,流量暴涨,一度减少了沈巍身上的压力,所以,他悄然出行,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烤鸭基地”因为吸引了火力,也成了众矢之的。于是,敌友双方,因为进出“烤鸭基地”而发生对峙,今天再次发生报警,于是,闹事双方被请进局子,这样,红地毯也瞬间变成了黑地毯。
沈巍在艺术馆,还在笑看现实中那种如同儿童过家家般的黑白双方的恶战,而这种恶战,正是2019年爆火之后撕裂整个沈圈的致命原因。
“烤鸭基地”的被捣毁也预示着沈巍如果有一个基地固着在一个地域的话,也会发生这种上门层出不穷的碰瓷现象,这也是沈巍始终不愿意固定一个基地的原因,他宁愿把的画室餐风露宿在野地田头,也不愿接受粉丝无偿捐赠的屋舍空间。
如果你建立了这样的一个称之为基地的空间的话,那么就是画地为牢,每天在这里如同奶牛出栏,唯一能够输出文化奶汁的只能是沈巍他自己,这样,便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荒唐,一个年近六十的牛马,要养活整个围栏里的随从、跟班。最热心的要建成这样的基地的,正是身边的这些随从、跟班。沈巍一直拒绝这样的自我桎梏,正是因为他的清醒。

而他能够风淡云轻地出入在陆俨少艺术馆,笑看基地里的鏖战风云,正是因为他成功地把根据地甩给了那些注重一城一地得失的身边人,而他保持了自己的棋子的灵活度与自由度。所以,沈巍的嘴边,才挂起了远不同于2019年首次爆火之时的那种落子越来越窘迫的困境的怡然自得的笑容。

陆俨少艺术馆,这是沈巍第二次来访了。
上一次来访时,沈巍专门向陪同者介绍了这个艺术馆的特色:

——嘉定有两个画家美术馆。一个是这个陆俨少,还有一个就是韩天衡,就在我们来的那个地方,也是规模很大。韩天衡比陆俨少还大,但是韩天衡没他雅,韩天衡没有庭院,陆俨少有庭院,所以觉得很雅了。真正做艺术的人,是要有这么一个环境的。
陆俨少的古文修养特别好,我们刚才看到他写了很多古诗。他曾经画了 100 幅《杜甫诗意》。杜甫写的每首诗,他都用这个笔墨把它画出来。《杜甫诗意》画 100 幅,在拍卖的时候拍了 1000 多万块钱,就是靠炒作的了。我们现在讲钱嘛。

我推荐大家买一本这本书,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叫《杜诗画意》。是他的一幅画,配上一首杜甫的诗。你既读了诗,也看了画。他这个诗是写在这个画上的,但是他出的这本书是画归画,诗归诗。——
而这次来到陆俨少艺术馆,沈巍特地介绍了陆俨少在中国当代画界的定位问题,他指出,陆俨少与李可染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出名的,上一代画家傅抱石、黄宾虹在世的时候,陆俨少还只能画画连环画。
沈巍特意提到了陆俨少所绘的连环画,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牛虻》。


笔者之前曾经买过陆俨少所画的《牛虻》,当时陆俨少没有工作,只能靠画连环画赚钱养家。我当时看过这本连环画,觉得人物画得很丑,属于五十年代早期的比较粗鄙的连环画作品,与后来绘制国外题材的连环画画家董洪元、毅进、华三川、陈俭等的作品相比,几乎难以让人产生爱不释手欲望。
不过,陆俨少的人物画,还是相当传神的,只是觉得他不太适宜表现他所不熟悉的国外题材。


在陆俨少艺术馆,沈巍在画作前,介绍了陆俨少画作特点,其中,他特别指出陆俨少“勾云画水”的风格颇具有他自创的特质。
他说,陆俨少在国画中画出“云”,在其他的画家作品里是看不到的,比如李可染、钱松喦画作里是没有云的,他在陆俨少的一幅表现三峡气吞山河气势的长卷前,指出画的特点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语出唐张璪),就是将“眼中看的和心里想的汇合起来”,以自然为师法对象,通过“心源”,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在10月18日这一天,一方面是沈巍在艺术的殿堂里上天入地,精进千里,另一方面,是沈巍的外层圈里掀起了又一轮的以警方出面方才休止的隔空摩擦,实际上,这正是不同的力量,对沈巍身上涵容的“流量密码”与“文化密码”的各取所需攫取所导致的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