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28年的北京街头,黑猪过处黄尘四起,茶馆门前“葛大爷”现身
创始人
2025-03-12 10:19:35
0

本组照片拍摄于1928年。通过这一组洋人的镜头,我们走近了当年在北京生活的底层百姓。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国力衰微,百姓苦不堪言,即便如此,穷苦的人们依然坚强地生活着。

赶猪人

紫禁城角楼附近,一名男子正赶着成群的猪猡走过筒子河边,大队的黑猪通过黄土道,扬起了阵阵尘烟,仿佛一支大部队正在行军。这样壮观而混乱的场景,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珠市口

这张照片很容易辨识,原因就是地上这些被捆扎住四蹄的黑猪。此处位于北京前门外,是一处古老的生猪交易市场,最早的名字叫“猪市口”,是当时外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到了清代,因为名称比较难听,便以“珠市口”取代了原来的名字。

茶馆门前

街边的一处茶馆,门前挂满了“文明大鼓”、“梨花大鼓”、“京津大鼓”等招牌,这种茶馆又叫"大鼓园子",里面除了卖茶之外,还请一些女艺人来演唱各种大鼓,以此招揽茶客。招牌前面,一个鞋匠正忙着修补鞋子,旁边围着看热闹的大人和孩子。依墙的穿长衫男子,给人一种很颓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了“葛优瘫”。一只四眼土狗蹲在街心,温暖的阳光让它昏昏欲睡。

路边小贩

天寒地冻的冬天,老爷子依然坚持摆摊。一张条桌,铺上一块台布,摆上货物,就开张了。旁边的一棵老树上,挂着他心爱的鸟笼。

玩耍的孩子

一群孩子正在铁路边的铁丝网外玩耍,一个土坡就是他们打滚撒欢的天堂。最原始的游戏,也是最快乐的游戏。在照片的右下角,出现一位老太太,她是在附近拾荒的。

一车萝卜

笨重的手推车上,装载着满满的一车青萝卜。这对父女是城外的菜农,他们将车子停在路边,父亲在焦急地等待买主,女儿则站在车头帮助整理萝卜。

卖瓜男子

挑着担子卖香瓜的小贩,穿着白色坎肩,坦露着胸脯。尽管已是民国17年了,但他头顶上依然倔强地留着一根小辫子。遮阳的斗笠被挂在担子上,上面编织有花纹。

卖油郎

老北京的卖油人很讲究穿着,就如图中这名年轻人,布衣小褂,打绑腿,显得干净利索。他们在街巷之间穿行,无需吆喝,只需敲响手里的梆子,周边的百姓便都知道卖油的来了。

干活的男孩

土坡下的小男孩,年岁不大,怀里抱着一把铁锹,他负责这一片的卫生管理。另一名男孩有些胆小,躲在他的身后,怯生生地望着摄影师的镜头。

北京爷们

这是一名小吃摊的摊主,面对洋人的镜头,很霸气地表示出反对的意思。在他旁边是一个修鞋摊,地上摆着一些烂鞋子,街边是一家点心店,门前挂着白底黑字的布幌子。

独轮车

两辆独轮车通过一座简易的牌楼进入一个货场内,车上装满了沉重的货物,一名小男孩在车前奋力地拉着车子。身边不远的墙壁上,画着大名鼎鼎的“红锡包”香烟广告。

吃饭的老人

蹲在街边进食的老人,一手拿着馍片,一手端着一碗水。一身破烂的衣服,疑似乞丐,却也难说,当时很多有家有户的穷人也是这样的一身打扮。

小男孩

站在水边的小男孩,光头,挽着裤管,赤着脚,光着膀子,肩膀上挎着一只竹筐,面对摄影师的镜头,笑得很自然。

打渔人

一名男子正走入河中,打算利用“搬网”捕鱼。他的腰间挂着的不是那种瓮形的鱼篓,而是一把竹筐。一个小男孩站在岸边的树下看热闹。

寺庙门前

一群穷孩子在牌楼下合影。他们衣衫不整,都是自由惯了的人。但是想让他们规规矩矩站在一起也很简单,只要提供一些食物,他们就会很听话地听从安排。

妇孺合影

同一座牌楼下,四名妇女和一群孩子的合影。尽管衣着破烂,生活艰难,但她们的脸上依然露出微笑。站在最右边的是一名旗人,曾经的荣华已成过眼烟云,陷入贫困的她依然坚强地活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粟裕将军文静儒雅,低调内敛,是一位诸葛亮式的“儒将”。 其实恰恰相反,粟裕似乎是天...
原创 毛... 前言 红军到达延安之后,大力发展延安根据地,积极与群众们进行沟通,我党向来重视文艺演出,认为文艺演出...
原创 马... 马未都收藏有一件宋代青悠洗,与汝窑颇为相似,具体价值不得而知 马未都有不少极品瓷器,不少都是看一眼都...
原创 五... 鲜卑人是东胡人之后。当年在北方草原,匈奴人是主力,东胡在东边常受匈奴人打击,后来东胡分裂为两部,一部...
原创 白... 东汉末年,袁绍在与公孙瓒争夺河北时,与边境的乌桓部落交好。易京之战后,公孙瓒败亡,袁绍把印信给乌桓盟...
原创 1... 前言 “我们在向外借鉴学习,但我们是在借鉴西方的长处,还是在崇洋媚外?我们真正珍视的是哪一种精神?”...
原创 刘...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中,刘伯承元帅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林帅,在红军时期刘伯承三次担任全军总参谋长,毛主...
原创 冯... 慕容鲜卑 汉末三国时期,中原征战不断。地处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势力逐渐坐大,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西晋...
原创 韩... 关于秦国的崛起,人们会想到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会想到开启变法的秦孝公,会想到打得六国不敢喘气的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