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家的象征,一个是都城,另一个是帝陵。”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受邀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作题为《从文物遗存看“文景之治”》的学术讲座。
“帝陵为什么也象征国家?因为在古人思想观念中认为所谓的阴间,灵魂还要继续生活,灵魂不灭,这就造成了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文景之治是西汉从汉初到中期转变的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整个国家的管理制度,包括治国的理念,政治思想、意识形态,都有变化。”讲座中,马永赢以汉文帝霸陵和汉景帝阳陵考古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以及帝陵陵园规划布局所反映的历史政治架构;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诸多具体事例的深入剖析,详细解读了文景时期在社会各方面实施的政治改革、法制革新、经济惠民以及文化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共同缔造了一个被后世敬仰的治世景象。最后,以历史辩证的观点,客观评述了“文景之治”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此次讲座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年度原创临展《从白鹿原到咸阳原——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的系列释展学术活动之一,为社会公众呈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文景之治”文化景观,亦为探索解析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历史轨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汉阳陵官方微博对讲座进行了线上直播,当日在线观看量5万余人次。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