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战国时代的三豪杰中,无论是的织田信长还是德川家康都是在日本中部地区起家,而即使是后期德川家康转封关东,其根基还是以三河为主。但实际上除了信长和家康之外,最能谋得天下的莫过于“龙虎狮”三人组,他们分别是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相模之狮''北条氏康。这三人随便单拎出来都不输于战国三杰,而且此三人同样来自于当时的日本关东地区。那么为何当时的日本关东大名们这么强,但还是没能统一日本呢?
关东地理不如近畿
在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讲究的是围棋棋盘中的“金角银边草肚皮”,也就是很多王朝的发迹地往往都不是很中心地区。比如当时的中原,虽然平坦和有很多人口,但也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而相反,在关中、巴蜀和东南发迹的王朝则很多。这主要原因是虽然中原经济强、人口多,但关中、巴蜀和东南的经济也不差。每一个地区都能相对独立,因而易守难攻的地方往往成为王朝发迹地的首选,比如关中有四关、巴蜀有地形,东南有河运之便利。
不过相对应的日本则不同,日本是越靠近中心,越能称霸。
日本四岛里面,北海道不用说,是土著虾夷人的根据地,主要是位置太偏,因此基本上在明治维新之前都游离于日本主流文化之外,甚至于在二战前日本还在那个地方搞军屯。而南面的九州岛,别看离本州岛很近,但那个地方基本上是隼人和流放者的后代,作战猛,但没有统一的大名,基本上都是三流大名在内斗,四国岛更不用多说,除了穷之外还小,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就有长宗我部、一条、西园寺家在各种争夺。
因而能真正制霸日本的只有本州。
但本州划分为四大板块,最西面的关西和中国地区(山阳和山阴)和九州是难兄难弟,在江户时代的中国地区还经常出现饥荒。东北地区则是日本传统的苦寒之地,因此别看地盘大,但实上丁口很少。因此本州能称为“王霸”之地的只有近畿(含中部)地区和关东地区。其中近畿地区(此处指含中部地区)日本开化最早的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和农业水平高。而关东地区的关东大平原能养活大量的丁口,日本的室町和镰仓幕府都是在此发家。
但如果综合水平来看的话,近畿地区仍然比关东地区更有竞争力。
第一,当时日本的人口、经济和文化实际上都是集中在京都周围的近畿地区,而当时大名想要统治日本就要上洛(进入京都)因而控制近畿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关东地区则是更偏于东面,上洛相对困难,再加上开发很晚(平安时代才开发),因此虽然掌握关东平原,但根本就没法和当时已经开发完善的近畿地区相比。
第二,现在关东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地,但在战国时候,关东平原开发不完善,而近畿和中部地区有越后、美浓和大阪平原,其圈养的人口和产量量关东平原还得要多。不仅如此关东地区虽然是平原,但在关东和近畿之间有甲斐(山梨县)、信浓和飞弹等国的山脉横在中间,想要从的关东往近畿进军,还要跋山涉水。行程极其不方便,更不要说其中的艰险路途。
因此因为京都的位置关系,以及在古代日本开发早晚顺序,经济和人口差距,当时的关东在先天条件上仍然不足以和近畿相抗衡。故而相对于近畿的大名们关东的军阀们的出生地就选错了。而历史也证明了,织田信长在击败了今川义元、斋藤义龙等近畿大名之后,基本上就已经稳坐的战国扛把子的位置了。
关东龙虎狮内斗
关东没能进军和和统一日本,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豪杰太多,除了龙虎狮之外,还有今川义元。
强者太多反而造就了关东之间相互制衡的局面,四大势力在关东一直在搓麻将,每一个势力之间的合纵连横放到现在的电视连续剧里面都能上演一出宫心计了。上杉和武田家在川中岛的死磕让两家元气大伤(这场合战号称战国绞肉机)。武田家因此还没能打通出海口,后续为战的潜力直线下降。三方原合战虽然武田获胜,但在随后的设乐原合战中,武田信赖又败于织田和德川军。
而北条家更是在本能寺之变后选择和织田阵营决裂,导致秀吉发动天下诸侯征讨的小田原合战。纵然龙虎狮能力和策略再强,依然只能被拖在关东这个名将熔炉里面,一直“相爱相杀”任何一家想要上洛进攻近畿地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击败自己的“关东对手”,要不然自己的后方就要被掏。这就像现代足球中的英超联赛,长期的内耗的英超球队往往实力很强,但却在欧冠老是输给西甲和德甲球队。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内耗。
实际上他们相互内斗反而成全了被丰臣秀吉从三河赶到关东德川家康,在桶狭间之战今川义元阵亡,武田家内乱以及小田原合战之后,控制了部分甲斐、北条和上杉的地盘的德川家康实际已经统一关东。这也是丰臣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敢两边同时展开在关原合战对垒西军的同时,又在后方和上杉景胜对峙,然后逆取丰臣家天下的根本。
雨田君说
当然除了地理和关东四方合战的原因之外,大名之间的性格或者物质上的各种缺陷也是他们很难从关东突围的原因之一,上杉谦信没有上洛的决心,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武田家的野心倒挺大的,但架不住甲斐人少地穷,没有战争潜力。而北条家的茶泡饭兄弟野心配不上自己的能力,和织田军决裂的昏招,也让他只能切腹小田原城。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