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来了!十件作品带你感受乡间“长出来”的艺术
创始人
2025-09-28 22:33:15
0

9月27日,“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广场开幕。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由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主办。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现场。

本次艺术季共邀请了27位艺术家,在长潭镇、三圳镇、广福镇、蓝坊镇以及广东(蕉岭)乡建馆五个片区呈现40余组作品。这些作品并非外来植入的展品,而是从蕉岭山水、人文与记忆中 “生长” 的生命体,散落于稻田、古墟、溪边等角落,成为可体验的立体诗,等待观众参与其中。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策展人殷嫣表示,此次艺术季以 “万物自得” 为主题,灵感源自蕉岭的自然人文风貌,也呼应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的东方智慧,是对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生动诠释,艺术并非高高在上的创造,而是源于土地的温度与人际、人与自然的相知。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现场。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不但为乡村注入艺术,更是能够激活内生动力、重塑文化认同、连接外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催化剂。当天下午,“以艺术促进地域复兴与乡村建设”主题论坛在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举行。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总顾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罗奇介绍,艺术季以 “万物自得” 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与当代艺术语言,意义深远:“艺术走出美术馆与城市,融入乡野自然,是新时代艺术回归人民、服务基层的体现。”

蕉岭田间地头都“长出了”哪些生动有趣的作品?下面就来带大家先睹为快,不妨国庆假期到现场打卡→

1. 许仲敏 《悬天之镜》

许仲敏 《悬天之镜》。

在蕉岭山水间,一座2.5米高的不锈钢梯静立,如通向虚空的邀请。其下是一片由无数圆形镜片拼合成的直径7米的巨镜,随风轻摇,似碎落的天光。

《悬天之镜》以钢为骨、镜为眸、光为魂,在山水间书写空间诗学。白日,镜面贪婪捕捉流云与光线,将苍穹铺陈于足下。立于镜前,见天地摇曳;若攀梯而上,碎片竟奇妙拼合,映出登梯者完整身影,与真实蓝天交融。夜幕降临,LED射灯骤亮,如星辰点亮镜片。光与影起舞,将人影、大地和夜空交织。

2. 杨千《虹》

杨千《虹》。

艺术家以科学为笔,艺术为观,主动介入并重构了“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发生机制。

通过与技术工厂的深度合作,对现成工业设备(造雪机)进行功能性转译,将其改造为一座精密的“彩虹发生器”。这一过程本身,即是一件充满巧思的“技术炼金术”作品。它探讨了当代艺术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如何用技术手段,弥合人类与自然经验之间的距离?

3. 渠岩《呼吸山房》

渠岩《呼吸山房》。

在蕉岭这座被誉为“世界长寿乡”的山水小城,纯净的空气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深植于土地的生活哲学。《呼吸山房》并非一座传统的建筑,而是一个以竹为骨、以空为顶、以风为媒的感知装置,是一次对“深呼吸”的仪式化表达。

艺术家选用蕉岭盛产的竹子,搭建起一个约五六平方米的轻盈空间。它既是一个提供休憩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引人沉思的精神场域。村民在此纳凉闲谈,游人在此静心深呼吸,艺术与日常于此无声交融。作品以极度谦逊和低碳的方式,邀请人们重新感知“呼吸”这一最原始且免费的生命财富,从而思考何为真正的“富足”。

4. 朱离子格 《笔触—装置》

朱离子格 《笔触—装置》。

朱离子格的《笔触—装置》是一场以金属为媒介的精神书写。艺术家将黄铜丝视为情感的导体,用钉枪将其固定、缠绕、层叠,在空间中构建出如刀刻般锐利而又纠缠不休的线性网络。

《笔触—装置》以其冷冽的材质与炽烈的表达,完美呼应蕉岭大地艺术节“万物自得”的主题:它不寻求外在的叙事,而是让材料与情绪自在生长、自我显形,在沉默中爆发磅礴的诗意。

5. 刘耀华 《微风你好啊!我是涟漪》

刘耀华 《微风你好啊!我是涟漪》。

艺术家刘耀华以一句即兴短诗为媒,将语言的轻盈与自然的律动凝结为一件河上的视觉诗。这件作品以极致的温柔介入蕉岭的公共空间,将私人的诗意瞬间转化为集体可感的自然剧场。

这是写给石窟河的情书,亦是赠予蕉岭的礼物:以艺术为桥,唤醒人们感知自然微茫之美的能力,在快节奏时代重拾一种“与微风打招呼”的闲适与诗意。

6. 夏天 《呼庐》

夏天 《呼庐》。

当竹的肌理触碰山野的脉络,当艺术的温度融入大地的呼吸,《呼庐》用自然材料构筑乡土记忆,唤醒大地的生命力。

《呼庐》以竹为器,在山野间吟唱——它不追求永恒的建筑形态,却以自然材料的生长与老化,见证乡村的岁月流转;它不标榜宏大的艺术叙事,而以细微的竹语竹韵,唤醒乡村的文化自觉。

7. 郑泽生《摩梭精灵》

郑泽生《摩梭精灵》。

郑泽生的《摩梭精灵》是一件跨越地理与历史的漂浮装置。艺术家以泸沽湖的八条猪槽船为基底,融合雕花老木板、茶马古道皮具、铜铃等旧物,在蕉岭的水库之上构建了一个悬浮的异质空间。

这些来自丽江的器物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通过在地性重构与时间层叠,形成一场文化的时空对话。

8. 林岗 《竹筑丘壑》

林岗《竹筑丘壑》。

这件作品立于大地艺术季的场域中,成为艺术季品格的象征。它以自然之材诠释人文精神,用极简形态承载深厚底蕴,既呼应着大地艺术对“天人共生”的探索,更以敬畏之心与士人风骨,为这场艺术盛会注入了沉潜而坚定的精神内核。

9. 范勃 《预言的寓言—胜利之翼》

范勃 《预言的寓言—胜利之翼》。

《预言的寓言—胜利之翼》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对胜利女神这一经典意象进行了解构与重塑。作品将女神“折翼”的形象转化为一种在地化的生产性异化,隐喻文化符号在迁移与重构中所自然生发的新的生命力。

10. 戴耘《猫着》

戴耘《猫着》。

艺术家对粤港文化中极具符号性的“招财猫”进行了一次狡黠而深刻的解构与重塑。

那只原本永远举起右爪、寓意“招财进宝”的积极象征,被替换为一个瘫软在地、彻底“猫着”的松弛形象。这种姿态的巨变,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幽默与社会隐喻。

作品以其巨大的、柔软的、充气的形态,传递“内心平静即财富”的思考,以柔软材质与幽默造型提供轻松的情感出口。

南方+记者 杨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11月氧化锆陶瓷管,... 在工业制造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氧化锆陶瓷凭借其卓越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成为锂电、半导...
原创 明... 关于明朝于谦后代的命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尽管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即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
上海银元古玩字画瓷器等回收服务... 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对于银元古玩回收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当您在网上搜索“上海银元古玩回收”时,会出...
原创 蒋...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第五次北伐时因病去世。根据他的遗命,留府长史蒋琬接替他执...
原创 韩... 说来有点讽刺,韩国竟然把中国排在了日本前面。 看到这个消息时,大家应该都会有点困惑吧?我自己也是第一...
世界名著《阿Q正传》文学鉴赏 绍兴未庄的灰墙黛瓦间,总游荡着那个拖着细辫子的身影。他摸着癞疮疤上的新伤,嘴里嘟囔着“儿子打老子”,...
推进新时代徽州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徽州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新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格林纳达国际快递食品茶叶试剂 这是(这是V:(shanghaihongao))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格林纳达作为一个位于加...
原创 1... 1982年,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宋希濂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他毫不避讳地说道:“毛...
原创 窦... 汉朝的窦太后原名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她最初是汉高祖刘邦的宫女,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把宫女们遣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