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恒星到细胞:数字艺术家托尼·布朗在成都召唤一场宇宙尺度的“风暴”
创始人
2025-09-20 23:01:11
0

9月20日下午,数字艺术家托尼·布朗在中国西南的首场个展“棱镜”于成都K空间正式开幕,展出了一组以综合材料和综合媒介装置为主的新作,展期将持续至11月23日。

其中,从主展厅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那件大型装置作品“风暴将至”成为全场焦点:数百个直径约篮球大小的异形“模块”紧密相连,如海浪,如旋风,如星辰,如细胞——从微观到宏观,构筑出一道艺术的奇观。

综合媒介装置《风暴将至》

策展人俞可表示,在这个AI迅捷发展的时代,数字艺术已不再回避技术本身,而是力图使之回归“具身的关系结构”——技术不是终点,而是激活身体知觉、重构认知与情感经验的媒介。“在这一语境下,艺术成为我们思考技术伦理、重建感知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提醒我们在技术饱和的环境中重新发现人的价值与尊严。”

风暴”的另一个角度

托尼·布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些模块都是以高强度PLA材料3D打印而成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闪烁光芒的星体,也可以把它们看作肉眼不可见的细胞或病毒——从极大到极小,从恒星到细胞,折射出这个宇宙不可思议的丰富尺度。”

这些3D打印的“模块”被命名为《独星》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托尼·布朗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致力于数字艺术创作,是该领域的早期探索者之一。他的父亲是一位结构工程师,也是一名程序员。

“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编程了,也常跟随我的父亲去看桥梁如何建造。”布朗说,“这些经历让我对事物被建构的方式以及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深感兴趣。”

托尼·布朗在展览现场

托尼·布朗很早就随家人从英国移居加拿大,后回到欧洲,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任教多年。从十多年前开始,他的工作和生活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现在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告诉记者,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科幻迷,尤其欣赏《异形》系列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得知这个周末银河奖与星云奖两大科幻奖项的颁奖礼也在成都举办时,托尼·布朗赞叹连连:“这个城市历史悠久,同时又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未来感。我非常开心自己的西南首展在这里举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变革和民族思想解...
百年档案里的“入党誓词” 杨代云 1925年8月29日印发的《上海区委通告枢字第二号——介绍同志入党及入党仪式问题》,在完成公...
原创 这...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06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9月27日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许多开国...
原创 历... 当年,穿越剧风靡一时,其中《步步惊心》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剧中的马尔泰若曦一角早已成为荧屏上难以忘怀...
原创 秦... 引言 南宋时期与清朝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慈禧太后在战败后被迫和解,求得暂时的安稳,而南宋则是选择...
原创 上... 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市副市长兼明史学家吴晗为首,联合邓拓、郭沫若等一批知名学者向国务院上书,提议开...
原创 大... 在清朝时期,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在边陲地区,少数民族的势力与满清政权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满清...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时升空飞向乌克兰,这个场面估计相当震撼。 此前的3月25日,就有消息说...
原创 世...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静谧角落,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家族记忆的稀世钱币 ——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
原创 朱...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诗句,诗中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