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美术馆 艺术之光为文明实践添彩
创始人
2025-09-20 23:00:50
0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滋养着艺术。

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携手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盘活闲置空间打造“小而美”的社区美术馆。并通过持续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源源不断供给优质艺术资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

居民在多伦路社区美术馆观展

闲置空间成“文明阵地”

多伦路社区地处南京鼓楼区老城区,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人宿舍聚集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此留存。然而,部分公共空间因功能减退,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位于社区后院的长廊便是其中之一。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中,多伦路社区主动对接南京艺术学院,并在下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指导下,最终将这片废弃空间蝶变为兼具展览、交流、教育多重功能的社区美术馆,不仅填补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空白,更成为多伦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阵地,让文明实践有了 “看得见、摸得着” 的载体。

《丁成.毛线》主题展开展现场

平凡生活亦有艺术之美

多伦路社区美术馆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依托 “居民提供素材、南艺师生注入当代审美” 的独特模式,先后推出了多彩人生艺术展、AI 诗歌图像展、“这样的‘TA’” 主题展、“丁成・毛线” 主题个展等,为居民带来了一场场 “家门口的艺术盛宴”。

居民在多伦路社区美术馆参与互动体验

“这样的‘TA’” 艺术创作展中,南艺师生取材于居民创作的油画、雕塑、摄影及多媒体艺术作品,生动再现了社区生活的点滴,也让来参观的居民在作品中找到共鸣,感受社区的温暖与力量。跨界艺术盛宴——《丁成.毛线》主题个展,则以“ 80 后”诗人丁成创作为核心,南艺创作团队依托社区居民捐赠的毛线制品进行艺术重构,这些承载着家庭记忆、时代故事的物件,成为传递温暖的文化载体,让文明实践既有创意,更有温度。

居民参与文明实践聚人心

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单向输出,多伦路社区美术馆通过 “居民提供素材 — —二次艺术创作 — —作品回归社区” 的循环模式,让居民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真正实现艺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居民提供的老物件、分享的生活故事,成为艺术创作的鲜活素材;南艺师生创意灵感,则赋予这些素材以艺术生命力。这种新型社会美育行动,不仅提升了居民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更为社区治理注入人文温度与创新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落地见效,贵在久久为功。未来,多伦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继续以社区美术馆为平台,不断探索艺术介入社区治理新路径。期待通过这样接地气、有温度的美育行动,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让文明力量渗透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通讯员 荣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变革和民族思想解...
百年档案里的“入党誓词” 杨代云 1925年8月29日印发的《上海区委通告枢字第二号——介绍同志入党及入党仪式问题》,在完成公...
原创 这...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06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9月27日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许多开国...
原创 历... 当年,穿越剧风靡一时,其中《步步惊心》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剧中的马尔泰若曦一角早已成为荧屏上难以忘怀...
原创 秦... 引言 南宋时期与清朝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慈禧太后在战败后被迫和解,求得暂时的安稳,而南宋则是选择...
原创 上... 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市副市长兼明史学家吴晗为首,联合邓拓、郭沫若等一批知名学者向国务院上书,提议开...
原创 大... 在清朝时期,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在边陲地区,少数民族的势力与满清政权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满清...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时升空飞向乌克兰,这个场面估计相当震撼。 此前的3月25日,就有消息说...
原创 世...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静谧角落,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家族记忆的稀世钱币 ——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
原创 朱...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诗句,诗中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