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创始人
2025-09-13 15:01:58
0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别忘了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便捷地接收更多类似内容的推送,同时也能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文|spark

编辑|t

从海兰泡到撒马尔罕,俄国人一贯采取的策略是:“占领土地,更要占领人心”。在苏联解体前夕,中亚的俄语已经几乎成了标准语言,甚至不逊色于俄罗斯本土的语言。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苏联的崩塌速度超出了预期。如果多维持几年,或许中亚早就成为“斯拉夫五兄弟”之一。

说到苏联的同化政策,我们不能只从“冷战美学”的角度批评它,而应回溯到沙俄时期。当时,俄国人的扩张路线主要分为两条,一是向东穿越西伯利亚,二是向南挺进,征服中亚。每到一地,俄国军队总是率先进入,教堂紧随其后,最后才是学校、医院以及行政区划。就这样,哥萨克骑兵踏进了撒马尔罕,俄语的教科书也随之进入了教室。

进入19世纪末,俄国完全吞并了中亚五国,并让这些地区充满了浓重的“俄味”。俄国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通过细致的同化,把中亚地区当作俄罗斯帝国的“调味料”。在这里,土地资源被充分开发,人口严格控制,语言的更替也迅速发生。比如在吉尔吉斯和塔吉克,许多游牧民族被强迫定居,而伴随着这些定居点的建立,俄式的城市建筑风格也应运而生。

等到苏联成立后,这些做法并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加精密。苏联不仅设立了“加盟共和国”,还在“苏维埃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把“民族平等”包装成了“俄化模式”。教育系统彻底改为俄语授课,报纸和广播也用俄语播报,甚至连日常对话中都要掺杂一些俄语词汇,显得“现代化”。

然而,中亚并不是苏联“试水”的第一个地区。最典型的例子是加里宁格勒,这个原本属于东普鲁士的地区,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接管,德国人被或驱逐或同化。大量俄族人口迁入,经过三代人的变迁,如今街头的招牌、教堂里的歌声以及孩子们的作业,都是用俄语完成的。原来的名字“哥尼斯堡”早已被遗忘。

中亚的同化进程同样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将这一套“俄化体系”从外东北复制到哈萨克草原,并配套实施了移民政策。通过“处女地开发运动”和“高等教育建设”两大手段,大量俄罗斯人涌入,蒙古包旁边开始建起砖瓦房,清真寺附近飘起了红旗。到了1960年代末,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人口比例曾一度超过本土哈萨克人,最多时达630万,成为当时苏联境外最大的俄族飞地。

苏联不仅仅是有宏伟计划,它更像一个“建筑师”,准备在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全面占领中亚。从控制生产要素到垄断话语权,俄化的进程深入制度层面,只等待着时间的推移。然而,这一切都缺少了最重要的条件——足够的时间。

到了1970年代,这场“俄式炖中亚”的大锅开始冒烟了。锅里的食材开始混杂,连人的身份认同也变得模糊了。俄语不仅仅是课堂语言,它已经成为了中亚职场晋升、政府考核和社会认同的唯一通行证。如果想进工厂,必须懂俄语;想当官员,必须写俄文文书;想看电视新闻,俄语频道全天播送。

在乌兹别克斯坦,70%以上的高等教育课程都用俄语授课;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1990年前几乎听不到当地语言的广播;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中心,小学教材中,主体民族语言只保留“母语课”,而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则全是俄语授课。

苏联的同化政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广泛影响到行政管理。通过实施“族际融合”政策,苏联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到了1980年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跨族婚姻比例一度超过15%。这意味着,许多孩子的语言选择、文化认同,从出生起就被引导向“斯拉夫轨道”。尽管户籍登记上仍然是“吉尔吉斯族”“哈萨克族”,但很多年轻人在家里与祖父母沟通时,已经需要翻译,俄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语言”。

此外,苏联还培养了一批“精英俄化”人才。这些人外表是中亚人,思维方式却全是俄式的。他们大多在莫斯科的高校接受教育,熟知列宁主义理论,能够撰写俄文报告,甚至参与克格勃工作。回到本国后,他们成为了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半边俄人”,推动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度渗透。

到苏联解体前夕,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族人口依然达到100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俄语是官方语言;塔吉克、哈萨克和土库曼的广播系统仍然以俄语为主。

可以说,虽然各民族的文化还没有完全同化,但在语言、意识形态以及精英文化方面,已悄然与俄罗斯接轨。这一过程并非被强迫接受,而是在制度层面逐渐内化。表面上,中亚各族依然保留着传统舞蹈和服饰,但一转身,教科书里是俄文,新闻主持人讲的也是莫斯科腔。

苏联的“同化大锅”在这个时候已接近沸腾,只待最后一刻的“炖煮”。

然而,正当苏联认为这锅“同化”即将完成时,1991年它却突然解体。解体的速度和方式出乎所有人意料,苏联没能撑过最后的几分钟。同化进程未能完成,中亚各国的文化独立也随之开始。

1991年,中亚五国在独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文化回归”。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迅速废除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并转用拉丁字母,彻底与俄罗斯的文化体系“断开联系”。塔吉克斯坦则全面去除苏联象征,哈萨克斯坦启动了民族认同重建计划,甚至开始从蒙古、阿富汗等地招募哈萨克族人回国定居。

吉尔吉斯斯坦的变化最为明显:1991年,俄罗斯族人口为100万,占总人口的24%;而到了2021年,俄罗斯族人数降至35.4万,占比仅为5.44%。在这三十年间,主城比什凯克已从“俄语城市”变成了双语共存,逐步转向以本民族语言为主。

哈萨克斯坦的变动同样显著。自1990年代以来,哈萨克族人口比例从40%增至70%以上,部分得益于“高原回流”政策,吸引了大量哈萨克族侨民从中国、新疆、蒙古等地迁入。此举不仅增加了人口,更是修复了民族认同。

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什干大学、纳沃伊师范、比什凯克科技学院等高校逐步将教学语言从俄语转为本民族语言。媒体方面,国营电视台停止播出莫斯科节目,开始转向本地文化的宣传。到了2020年代,中亚五国在联合教科书、语言研究和宗教节庆等方面,全面进行了“去俄中心化”改革。

如果与加里宁格勒和外东北这些“俄化完成区”对比,我们会发现,这些地区依然稳定,俄罗斯族人口超过90%,没有独立的意图,也没有文化冲突。而中亚,原本也是按照这条路线发展的,但历史的一把手刹突然拉住了它。多出的那几年时间,或许能让撒马尔罕成为“红场东部的前沿”,让比什凯克也可能涌现出“哈萨克斯大林”。但是时间未能再给苏联机会,这锅“同化”的汤,在最后一刻,被泼回了锅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月子会所通报“男子深夜进产妇房... 9月13日,针对网传“福州月子会所男性负责人半夜闯入产妇房间”事件,福建和悦母婴护理中心发布声明称,...
被阻止为柯克默哀,部分欧洲议会...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等外媒报道,美国保守派人士、特朗普总统政治盟友查理·柯克遭枪...
美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 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一家联邦上诉法院驳回了移民权益倡导者对特朗普政府撤销数十万古巴、海地、尼加拉...
307名数字高手齐聚鄂州!五大... 9月12日至14日,湖北省第二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将在鄂州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全省数字技...
射程世界第一,中国 “巨浪 -... 在国际军事舞台上,核武器始终是各国争相追逐的“重磅炸弹”。随着全球战略形势的变化,拥有强大且可靠的核...
微信又更新,推出“后悔药”功能... 微信又又又更新了 近日,微信团队发布了安卓微信8.0.63内测版本,这也是继iOS版本后的一次重要更...
湖南娄底一油罐车侧翻起火引燃周... 据新京报,9月13日,湖南娄底娄星区有村民告诉记者,一油罐车起火被烧成铁架,火势蔓延有民房被烧。记者...
正史之中,七位名将诡异之死!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天上有没有神仙一事争...
原创 文... 《——·前言·——》 文天祥,南宋的最后一位英雄,面对元朝铁骑的压迫,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信念,直至生...
直击!合肥新青年向瑶海出发! 9月13日上午,两辆绘有“要嗨来瑶海”主题涂装的公交旅游巴士,缓缓停靠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西门。在欢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