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太平公主未能掌权的原因时,我们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她缺乏合法的上位路径;其次,那个时代并没有像武则天时期那样稳固的政治集团可供依赖;最后,主流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主。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这些因素背后的具体情况。
首先,太平公主缺乏合法的登基途径。武则天能够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她首先从后宫的权臣逐步走向权力核心,成为皇后,随之而来的是在女性政治的历史中不断突破与挑战,她与唐高宗李治共同被称为“二圣”,在朝堂中打压异己,扶持自己的势力。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摇身一变成为皇太后,进而巧妙地废掉了自己的儿子,另立他为帝,最终自己登上皇位。
而太平公主的情况就大相径庭。尽管她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女儿,理应是李家的后代,然而她却没有一条合法的道路可以从公主的身份过渡到皇帝的位置。首先,她的父母李治与武则天先后去世,使得她失去了成为“皇太女”的机会;其次,她的两个哥哥及其后代在政治上都尚算有为,尤其是李隆基更是有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她难以将他们一一扫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太平公主只能依赖“他人”来争取更高的权力,难以企及更高的法定地位,她缺乏有效的上位渠道。
其次,太平公主所处的时代并没有武则天时期那样坚实的政治集团作为后盾。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上获得强力支持,部分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洗牌。关陇集团势力正在衰退而山东庶族集团则正逐渐崛起,武则天利用科举等手段不断提拔山东士人,以削弱关陇集团的权力,这也得到了李治的默许,因为关陇集团在某种程度上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可当武则天去世后,关陇集团几乎土崩瓦解,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变得微妙,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等人的争斗实际上是皇室内部的较量,外朝官员则更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作出不同的政治取舍,这种政治关联变得相对脆弱,随时可能因利益的变化而倾斜。
最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权依旧是主流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男权政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武则天短暂地成了皇帝,也无法根本性地改变这一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尤其是像太平公主这样的女性,想要成为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面临的阻力也是方方面面的。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登基,正好赶上了政治格局的重新排列,而她的丈夫李治个性温和,加之数十年积累的政治智慧,才使她最终走上了皇权的宝座。然而,即使如此,她成为皇帝时仍然必须仰仗男性大臣的支持。
相比之下,太平公主在政治资本和支持力量方面远不如武则天,想要登基更是困难重重。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