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的“八阿哥”,人们的脑海中往往就会浮现出与雍正争储的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形象。在许多以穿越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八阿哥胤禩总是英俊逼人,温润如玉,其风度翩翩与冷峻的“四爷”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今天所要讨论的“八阿哥”却与那些电视剧中描绘的有些不同。
众所周知,清朝在1912年宣告灭亡后,昔日的皇族贵族纷纷失去了他们的地位与权力。为了避免可能的祸害,许多皇族后裔改名换姓,选择隐姓埋名。例如,满族的“爱新觉罗”后人普遍选择以“金”作为汉姓。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便将自己的汉名改为金友之,他更是喜欢让人称呼自己为“金老师”。这些名字的改变,实际上都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反思和适应。
与此同时,其他满清贵族的后代也多多少少经历了汉化的过程,叶赫那拉氏、佟佳氏、钮祜禄氏等代表性的“满清八大姓”家族,逐渐将本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根据近年的统计数据,至今与爱新觉罗氏有血缘关系的满清贵族大约还有14万人,其中觉罗的后代就有6万人,这一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尽管这些身为皇室贵族后代的人生活条件各异,但实际上,他们所过的生活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爱新觉罗家族中其实也涌现出不少名人,比如爱新觉罗·震峰,他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道光皇帝的五世孙。他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佐同样以书画闻名。而爱新觉罗·启骧也是值得一提的书法家,曾与著名画家齐白石有过深厚的交往,启功在他练习书法时也给予了不少指导。
不过,启功先生是那种不太愿意公开身份的类型,他并不喜欢以“爱新觉罗”的身份来定义自己。除了这些杰出的人物之外,还有很多清朝的皇室贵族后裔早已移居海外。而留在国内的人多集中在东北地区,他们的职业种类多样,十分广泛。在上个世纪,甚至有一些以“毓”字辈著称的爱新觉罗后人,默默地成为了车夫,自给自足,过着低调的生活。
来到21世纪,实际上绝大多数皇室贵族后裔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最近却出现了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有些宗室后裔选择低调生活,而另一些则通过留长辫、穿黄袍等方式,试图重现祖先的文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来自广州的爱新觉罗·州迪和曾经的“八阿哥”赫庆玲就是其中的代表。
赫庆玲自称自己是叶赫那拉氏的后裔,与爱新觉罗氏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属于满洲正黄旗人,自小便在大连长大。起初,赫庆玲的生活显得异常平淡,20多岁时他找到了一份在机车车辆厂工作的职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听闻家中长辈提到,自己的祖先在面对困境时为了避祸而改姓为“赫”,事实是他的祖先本是显赫的官宦贵族。
在观看了一系列以清宫为主题的电视剧后,赫庆玲的心中激起了对祖先文化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决定剃去前额的短发,留起了具有标志性的长辫,夏天还喜欢穿着传统的长袍马褂出门,这一变化迅速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赫庆玲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在接受采访时,他甚至拿出了自己家的家谱作为证明。
家谱中记录着赫庆玲家族的字辈:“永昌修玲兰桂香”。走红之后,他参加了一档电视节目,表示自己之所以被称为“八阿哥”,是受电视剧热播中“八阿哥”情节的影响,他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恢复祖先的传统文化。因此,除了工作时的职业装外,他在其他时间都坚持穿着清代的传统服装,这样的坚持无疑让赫庆玲成为了一段独特的时代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