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是元末明初集文学、书法于一身的一代大家。其籍贯为绍兴会稽(今浙江绍兴)。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张扬的个性,在元代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奇崛”风格的杰出代表。

杨维桢早年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并于泰定四年(1327年)考中进士,曾出任地方官职。然而,元末动荡的社会局势与其个人不羁的性格,使他后半生大多徘徊于官场之外,选择寄情于山水与诗酒之间,往来于苏、松、杭、嘉等江南文化繁盛之地,以教授门生、唱和诗文为乐,成为当时江南文坛的领袖人物。

在书法艺术上,杨维桢取得了尤为瞩目的成就。他的书风强烈地突破了元代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崇尚晋唐、追求精致妍美的主流审美,开创了一种奇崛古朴、恣肆狂放的全新境界。他的书法,熔铸了汉晋的张芝、索靖的章草笔意,又吸收了唐代欧阳询的险劲,并将个人强烈的抒情色彩注入其中。其作品结字奇正相生,变化莫测;用笔刚健狠辣,如刀劈斧凿,充满了力量感与节奏感;章法布局更是打破常规,追求一种不平衡中的动态平衡。这种被后人称为“铁崖体”的书风,看似杂乱粗头,实则骨力雄健,将书者的情感与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他的传世墨宝,如《真镜庵募缘疏卷》、《张氏通波阡表卷》等,都是其成熟书风的完美体现。在这些作品中,行草书中夹杂着浓郁的章草笔法,点画狼藉,却气势磅礴,仿佛是他倔强不阿的人格与澎湃激情的直接外化。


杨维桢的书法,不仅是其个人才情的抒发,更是元末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刻板束缚的思潮在艺术上的反映。他与当时追求复古、典雅的主流书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元代书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野性与活力,对后世尤其是明末浪漫主义书风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人与其书,正如其号“铁崖”一般,如同一座巍然屹立的铁铸山峰,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