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30日,昆仑关战场。
邱清泉在指挥所内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不停地在四周踱步。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疲惫的士兵们早已筋疲力尽,然而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他知道,清晨即将发动总攻,而此刻距离清晨还有一段时光,但他无法静下心来,焦躁地在指挥所里来回走动。
在给各团下达命令时,邱清泉反复强调,进攻要迅速、果敢,毫不犹豫。他特别提到,新二十二师与日军的多次交手经历告诉他,这次必须采取绝对强硬的措施,彻底摧毁敌人,确保日本军队在昆仑关彻底覆灭。
清晨5时15分,位于600高地上的炮兵观察所发出信号。顿时,各种口径的大炮炮口对准了南方,开始向界首、同兴等地的日军阵地发动猛烈的炮击。短短20分钟后,步兵通过发射红色信号弹请求炮兵延伸火力,随后,炮弹迅速覆盖到日军纵深阵地,昆仑关的战局再次剧烈震荡。
5时40分,新二十二师的主力攻击部队在邱清泉的指挥下开始全面进攻。士兵们迅速跳出战壕,紧握步枪,刀刃闪亮,冲向昆仑关的敌人阵地。日军利用周围的坚固阵地进行顽强抵抗,机关枪的火力铺天盖地,猛烈扫射。清晨的薄雾和灰暗的光线中,步兵们毫不退缩,顶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奋勇向前。虽然前方不断有人倒下,但他们没有丝毫停顿,只有一个念头:要快、要猛、决不退缩。
上午9时,6架日机在空中盘旋,开始轮番进行俯冲扫射和投弹。敌机的主要目标是界首北侧,因为那里集结了大量部队,进攻最为猛烈。轰炸和扫射让阵地上的士兵遭遇严重打击,但中国军队的高射炮火并未示弱,迅速展开反击。空中战斗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直到11时,日机终于因油量告急撤退,飞向南宁方向。
随着空中威胁的解除,第五军的重炮对日军在界首和昆仑关的炮兵阵地进行压制,二十二师迅速攻占了南北同兴、界首及其东南的各高地。战车和步兵联合作战,逐一摧毁了日军的侧防阵地。
16时30分,日军增援部队开始反攻,企图夺回失地。新二十二师刚刚攻占的阵地成为日军反击的目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搏斗,增援的日军被击退。
中午13时,苏联空军志愿队的轰炸机越过昆仑关,飞抵南宁机场。42架轰炸机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对机场进行了轰炸,摧毁了8架停机的日机,并使日军的空中支援完全瘫痪。日军立即派出18架歼击机迎战,南宁上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空战,持续约两个小时,最终苏联空军击落3架日机,但也付出了12架飞机的代价,飞行员马克辛和几名副大队长在战斗中不幸阵亡。
这一空中突袭大大削弱了日军的空中优势,为中国地面部队的进攻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1939年12月30日夜晚,昆仑关的山脉被惨白的月光照亮,寂静的战场弥漫着悲凉的气氛。山头上的防御工事、掩体和弹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四周的树林随着山坡起伏,幽暗而静谧。昆仑关的雄伟姿态在黑暗中隐隐可见,仿佛一座无法跨越的天险。寒冷的北风在夜空中肆虐,尽管距离海岸线已不远,风势已减弱,但依然凛冽刺骨,士兵们只能用紧靠在一起的方式,试图抵御那冰冷的侵袭。
在这寒冷的夜晚,许多士兵因伤痛或寒冷而忍不住颤抖,他们紧紧依偎在战壕里,互相取暖,身体上的温暖虽然有限,但他们却能从身边的同伴身上汲取到勇气与力量。邱清泉走出指挥所,站在清冷的夜空下,他身披军装,头戴钢盔,感受到这场战斗的沉重压力。他深知,只有在这最后的决战中取得胜利,才能彻底改变整个战局。
他默默发誓:“即使我是只死老虎,也要死在昆仑关上。”
邱清泉带领着卫队,步行前往600东南高地的师指挥所。在皎洁的月光下,指挥所的路上,邱清泉感慨万千。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年少时的生活——家境贫寒、辍学无望,直到叶成铭先生的帮助,他才有机会完成学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那时,叶老先生带着他背诵《吊古战场文》,那深沉的诗意至今萦绕在心头。邱清泉忍不住脱口而出,低声背诵着:“……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
“你真了不起,不仅会骂人,还会背诗。”身边的一名士兵看着他,笑道。
邱清泉笑了笑:“那你以后也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成为师长。”
卫士笑道:“您说的轻松,像您这样的将领,能有几个?”
邱清泉笑得更大声:“多个呢,蒋委员长、毛泽东、陈毅,他们可都学问不小。”
卫士好奇地问:“师座,您怎么看共产党?”
邱清泉答道:“抗战,当然抗战,打日本人我们是一致的。”
战斗正激烈进行之时,邱清泉与杜聿明通话,接到了蒋委员长的鼓励,话语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期盼与信任。邱清泉也坚定回应:“我一定不辱使命,昆仑关一定是我们的!”
当夜,邱清泉在指挥所下达了详细的作战命令,准备好全方位的进攻部署。这一夜,他的目光坚定如铁,而他的心中早已将胜利的决心牢牢铭刻。
下一篇:元青花釉里红堆雕龙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