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野干部任命,参谋长李达未签字,刘伯承:没有李达同意,就不准
创始人
2025-09-12 18:02:22
0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渐近,第二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正在仔细规划着下一步的作战任务。在他紧张的工作中,一名工作人员敲门进来,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新的干部任命文件,请刘总签字。”刘伯承戴上眼镜,仔细审阅文件,翻了几页后,“啪”地将文件扔在桌上,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规矩都忘了吗?”他严肃地说道,“这份文件我不能签。” 刘伯承并非对这份任命书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文件上没有参谋长李达的签字。

当时,军内的人事任命往往无需经过参谋长的批准,但刘伯承对此有所不同。李达在他心目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那么,李达究竟具有什么独特的才能呢?他值得刘伯承如此重视?

李达一生戎马,四十年的从军生涯,始终坚守在参谋岗位。作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辅佐过四位重要的军事领导人:贺龙、刘伯承、陈毅与彭德怀。提起李达,无论是战友还是部下,都会赞誉有加。而他与刘伯承的关系尤其深厚,两人共同奋斗的岁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8年,在全面抗战爆发的一年后,李达调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并开始协助刘伯承与邓小平等人作战。他们三人密切合作,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一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2年5月,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猛烈“扫荡”,李达展现了他卓越的应变能力。敌人调集了25000兵力,企图消灭八路军的总部和129师。李达通过其敏锐的情报网络,及时向刘伯承报告了敌军的动向。在李达的建议下,刘伯承迅速制定了“行无定路,居无定所”的应对策略。

5月22日,李达随刘伯承和师部直属队从会里村转移到固新,并立即向各部队发出了反“扫荡”的作战指令。消息传出后,李达得知敌军“挺进队”已经逼近会里村,并正向固新追击。在他的再次建议下,刘伯承带领师部转移到合漳。

进入6月,日军再次发动对129师师部的围攻。李达在分析敌情后,提出将部队分为两梯队行动,减少被围困的风险。指挥所成为第一梯队,而其他人员则组成第二梯队。就在6月9日黄昏,李达带领刘伯承从敌军包围圈中突破出来,但却未能发现第二梯队的踪影。

李达立即登高望远,发现敌军已经接近并在四周村庄放火,枪声与犬吠声交织在一起。他意识到敌军很快就会追上来,便劝说刘伯承:“敌人离得很近,您赶紧离开吧!”但刘伯承坚决不同意:“杨秀峰、李雪峰等人都还没有跟上,我怎么向党交代?”李达只得派出一名参谋尉某去寻找第二梯队。直至夜深,尉参谋仍未归来,最终李达得知尉参谋等人已经英勇牺牲。

在李达的细心安排下,刘伯承和第一梯队成功脱险。然而,面对第二梯队的危险,李达再次展现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他带着一排战士返回包围圈,最终成功将第二梯队解救出来,并在6月11日与刘伯承重新会合。

在这一系列关键时刻,李达的冷静和果敢无疑救了刘伯承一命。1947年,在战后刘伯承紧紧握住李达的手,感慨万千:“李达,你又救了我一命!”

随着抗战的胜利,新的挑战逐渐出现。此时,刘伯承已不再面对日军的侵略,而是与国民党的反动派作斗争。129师也逐渐发展壮大,升格为晋冀鲁豫野战军,而李达继续在刘伯承身边担任参谋长,为新的胜利不断贡献力量。

在淮海战役的准备阶段,李达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见。在敌我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李达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他提出了“支前”动员方案,大大增强了我方作战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制定了“夺取宿县,切断徐州与蚌埠之间的敌军联系”的作战计划,这一战略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李达的军事才能和冷静沉着,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在战略决策与人员协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终,李达不仅辅佐刘伯承完成了全国解放的使命,还在朝鲜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谋长,继续为国家的胜利贡献力量。1993年,李达逝世,享年88岁,留下了一段令人敬仰的传奇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媒:事发东京闹市区,一名40...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调查人员透露,一名40多岁的陆上自卫队队员因涉嫌谋杀未...
宋代官窑米黄釉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米黄釉三蹬方壶 口沿内敛,长方形器身三段衔接,器壁微鼓,平底,矮足,垫足烧造,足底涂酱色护...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演奏《艺术家... 曲目: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旋律轻缓而优美,带着安静恬淡的...
原创 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为了帮助观众解答一些难点,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角色——邬思道,他既是剧中...
当“柴火”落在“瓷器”上,这是... 交汇点讯 用柴火烧制的茶杯看起来会有什么不同?在第六届长三角文博会现场,以“柴烧”工艺铸就的茶具吸引...
原创 明...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设立陪都的朝代并不少见。唐朝设有东都洛阳,北宋设有西京河南府,明代也有陪都南京。但...
新书速览|Spark大数据开发... 清华大学黄永峰教授、江铭虎教授郑重推荐,培训机构长达8年千锤百炼、锻造而成,教学视频、作者微信群答疑...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是元末明初集文学、书法于一身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