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作为三国之一,是刘备在位于现今成都地区称帝后所建立的国家,因而被称作“蜀汉”。提起三国的英雄人物,立即会让人联想到刘备、诸葛亮等历史名将。尤其是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孟获和北伐中原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蜀汉为何不选择一举攻下西南地区,扩展自己的领土呢?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提到一个与三国历史息息相关的游戏《三国群英传》。玩过这个游戏的人或许能迅速理解蜀汉为何没有向西南发展。2005年2月推出的《三国群英传Ⅴ》版本中,加入了地形因素的影响,使得玩家在进行战略部署时,要更加细致地考量地形的变幻。众所周知,蜀汉时期的西南地区大致对应于今天的贵州和四川。然而,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气候恶劣,这些客观条件无疑使得这一地域对军事行动极为不利。
另外,当时由于缺乏先进的通讯工具与交通方式,信息传播相对滞后,对远在他乡的情况知之甚少。因此,诸葛亮等人对西南地区的了解几乎可谓是微乎其微。军事战略学上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一个陌生的地域和其民众贸然发起攻击,显然是不明智的。更何况诸葛亮是一位极具智慧与气度的军事家,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轻率决策。
尽管诸葛亮曾经率军进入西南,实际上是因该地区爆发了叛乱,直接威胁到蜀汉的稳定与发展。为了平息骚乱,诸葛亮才带兵进入。但正因这次深入,他与蜀汉的将领们对西南的情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发现那里的恶劣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不利于未来的扩展,因此最终放弃了征服西南的计划。
实际上,历史上确实有人尝试攻打这一地区。早在三国时期之前,秦始皇便有意占领云贵地区以扩展领土,可当秦军深入此地时,才发现不仅仅是地形的劣势,还受到气候的制约,许多士兵死于毒虫、瘴气等原因。前车之鉴使得蜀汉在向西南发展的问题上更加谨慎。
再者,西南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地势险要、人口稀少。在这样一片土地贫瘠之所,显然无法供养大量的兵员。而这一地区的民风彪悍,古时被广泛描述为“蛮荒之地”。即便蜀汉能够攻下西南,面对广袤却人口稀少的地域,势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治理,但蜀汉当时并没有多余的兵员可以分配。
当时所有的政治家与军事家的战略目标都在于统一中原,诸葛亮等人亦不甘坐守一隅。中原地区广袤富饶,人口众多,掌控该地更有利于巩固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因此,从地形、气候和战略思维来看,继续向西南发展并非理智之举,显然也不如攻占中原更为重要。
以上内容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