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的农民起义在全球范围内确实显得独具特色,这些起义不仅数量众多、规模广泛,且其破坏力相当惊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历史中,各类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尽管如此,真正能够引发改朝换代的重要起义却屈指可数。那么,是否存在那些起义之后草根农民能够登基成为皇帝的故事呢?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由外来的蒙古人所建立。这个朝代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极大限制并控制了汉族人的思想和行为,汉人和蒙古贵族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其统治实属摧毁式的干预。正因如此,元朝并未能获得前朝贵族的支持,显得尤为孤立。
朱元璋恰恰在此时抓住了反抗的契机,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号召中原的百姓共同反元。他同时也与南方的领军人物宋濂、刘伯温等团结协作,形成了反抗元朝的强大力量。这一战略成功的关键,便是朱元璋所占据的“天时”,即元末动荡的历史环境为其提供了机会。
朱元璋的背景相对卑微,曾是一名放牛娃,真正的平民百姓。在25岁时,他参与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了对元朝的反抗,而他天生的卓越才能使他脱颖而出。朱元璋聪明过人,善于谋划。在红巾军占领淮北、淮西地区后,由于郭子兴的去世,他顺利成为实际指挥官,果断地舍弃淮西,占领集庆(现今的南京),并将其更名为应天府。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前有长江波涛,后有紫金山巍峨,作为六朝时期的一方都城,这里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且有如虎添翼的帝王气象,堪称“地利”之势。朱元璋铭记徽州著名儒士朱升所给予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内政建设上始终吸纳人才。尽管朱元璋当时并未正式称王,但其实他已在区域内形成了强大的统治。
事实上,朱元璋的部下中许多人都文盲、不识字,与历次农民起义的军队相似。但朱元璋在军队的构建上却极为严谨,正如他的一位得力将领胡大海所言:“我们这些武人不识字,唯知三事:不屠人,不抢妇女,不焚毁民居。”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下,朱元璋的军队建立起了良好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牢牢把握了“人和”。
在集庆之战之后,朱元璋和他的智囊团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且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上发起进攻。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正式登基为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季,他攻占了元大都,宣告元朝的覆灭。随后,朱元璋又平定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能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平民草根通过起义成功改朝换代并登基的皇帝,主要源于他所掌握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这是时代赋予的机缘,历史的洪流推选出的英豪,徐达和常遇春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再加上刘基这样的文人贤士的辅佐,天赋才华与卓越的领导素质使得这一伟业的实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