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史
在三国时代,尽管诸多猛将对于疆域扩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上,谋士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关羽、张飞、典韦、许褚、颜良等人都是闻名遐迩的顶尖武将,但一旦缺乏能够明智运用他们之才的智者,他们的实力便会被浪费。此外,若没有聪明的谋士为君主提供高明的策略,君主们同样难以实现理想的抱负。在演义中,刘备在同张的对抗中频频遭受挫败,但自从得到了诸葛亮的协助,局势便急转直下,最终他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虽然这仅是演义的描述,诸葛亮的杰出作用难免被有所夸大,然而谋士的重要性无疑是历史的真理。无论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中,谋士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历史上诸如程昱、荀彧、荀攸、田丰、庞统、贾诩、郭嘉等名士,都是在其所仕之地留下赫赫声名的智者。然而,还有一些贤士因未出山而未能展现自己的才华。据《三国志》记载,那时还有两位顶尖的谋士,他们至死未曾出山,尤其是这两位还分别培养出了诸葛亮与司马懿,显示出他们非凡的才能。
在三国时期,司马徽是一位颇具名气的隐士。刘备当年在荆州暂居于刘表麾下,四处寻求贤才时,便找到了司马徽。可惜的是,司马徽并未选择投靠刘备,而是推荐了庞统与诸葛亮两位出色的人才。他曾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虽然当时名士众多且被他人挖走,但刘备却借助司马徽的推荐获得了这两位顶尖的谋士。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徽不仅仅是举荐人才的能手,实际上他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谋士。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王朝遭到了重创,举国上下都受到影响,唯有荆州仍是一片祥和的乐土。因此,诸葛亮、庞统等高才纷纷聚集在此。正史记载,司马徽精通兵法、儒家经典及奇门遁甲,他曾教导出像向朗这样优秀的学生,甚至连诸葛亮和庞统也曾在他门下学习过。虽然诸葛亮没有长期跟随司马徽,但他确实是在司马徽的提携下成长起来的,算得上是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过,司马徽始终未曾出山为官。直至208年,曹操占领了荆州,欲重用司马徽,但不幸的是,后者最终因病去世,至死都未曾施展他的抱负。
另一位杰出的名士胡昭同样了不起,他直接培养了司马懿。他字孔明,虽然名气不小,但始终未肯出山。曹操与袁绍曾多次邀请他出山,但胡昭始终不为所动。据《三国志》记载,胡昭才华横溢,还擅长书法,曾在陆浑山开设学堂,教授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恰好进入了胡昭的门下,并得到了他悉心的教导。后来,司马懿学业有成,走出了胡昭的阴影,最终投身于曹操的麾下,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司马懿,充分展示了胡昭的高超才智。
218年,关羽占领了陆浑山的地区,当地义军孙狼等人也纷纷响应,但孙狼明确命令部下不得骚扰胡昭。这一举动恰好说明了胡昭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正始年间,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郭彝、散骑常侍荀觊、钟毓、太仆庾嶷、弘农太守何桢等人相继举荐胡昭,但他却始终拒绝出任官职。直至250年,胡昭病重去世。能够培养出司马懿,无疑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与深厚学识。
(资料来源:《三国志》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