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灶具,魏晋,灶长21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总重900克。2015年征集所得,现收藏于酒泉市博物馆。
青铜质地,龟形灶身,细长颈,嘴微张作烟囱,尾端为长方形火门。灶身开一大两小三个火眼,大火眼上置一釜一甑,小火眼各置一釜一勺。平底,灶身下附四兽蹄足。通体素面无纹,有锈蚀。铜釜,直口,尖唇,溜肩,鼓腹,腹部附一圈凸棱,圈足。铜甑,无盖,敞口,折沿,弧腹,圈足,底部为条形透孔“箅”。两个小火眼各置一直口尖唇,溜肩,鼓腹的小铜釜,釜上各置一勺。
汉代人有着“视死如生”的传统,即生者死后,要制作日常生活所需的如仓、灶、井、房子、院落等冥器作为陪葬品。汉代墓葬里陪葬的灶形态各异,从灶形上来看,有长方形、方形、圆形、马蹄形、拱形等,从胎质和釉色上看,有灰陶、红陶、黑陶、绿釉陶、黄釉陶、覆彩陶等,灶门有方孔、拱形孔,有落地或不落地的,釜眼有单眼、双眼、三眼甚至多眼。灶面装饰内容也非常丰富,通常模印有鸡、鸭、鱼、肉、鳖等各类食物以及碗、盘、刀、钩、铲、勺、瓢等炊具;灶壁上刻有龙虎怪兽、庖厨等。造型生动写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上一篇:清嘉庆通宝
下一篇:浔城记忆 | 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