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叶落成诗,风起如歌。
在书页间踩过沙沙的落叶,
在字句里眺望辽阔的星空。
十一月,我们不再追赶时光,
而是任由心神停泊于思想的旷野,
与文字共赴一场不设边界的远行。
大夏书店携手11家出版社,为你铺开一程秋日阅读之旅。这里没有匆忙的行程,只有被故事点亮的黄昏,被智慧浸润的微凉夜晚。愿每一本书都成为你心灵的自由领地, 在这个秋天,悄悄金黄。
1
《奶茶出海》
新中式奶茶大航海时代的喧哗与骚动

张璇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张璇
当我们谈论奶茶出海时,讨论的不只是品牌自身,还有它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奶茶是留学生活中抚慰思乡情绪的美味,而今,它作为媒介穿梭于世界各地,逐渐承担起一种文化桥梁的角色:味觉成为理解文化的一扇门,从甜蜜的第一口开始,重塑着人们对中国品牌的感知——不仅关乎产品制造,也关乎文化共鸣。
2
《得了抑郁症后,我开始拉车卖蛋糕》
这是一个与抑郁症对抗共生15年的励志故事
也是一场由拉车卖蛋糕展开的自我疗愈之旅

[日]锵锵堂阿哲 著
烨伊 译
浦睿文化
豆瓣:@林深不见狐
希望这本书也可以让很多人破除对抑郁症的偏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同时也让即便被诊断患上抑郁症的人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动力!人生很长,什么时候重新出发都不晚,人生也很短,多尝试不同的赛道和生活方式,多思考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一步步来,以自己的节奏过日子才是生活~
3
《一本书的诞生》
对出版业幕后情况的一次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揭秘

[英] 丽贝卡·李 著
闾佳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万川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以极具吸引力且有趣的方式探索一本书的真正制作过程。
4
《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
走在北京城里,不经意间就会和“历史”擦肩而过

肖复兴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豆瓣:@hangain
关于老北京,树、花、老门联、老旅馆、老饭庄,还有点心面包汽水,以及胡同和胡同的名字、声音,像是复原了过去,回到从前,去探寻。像文末作者引用布罗茨基的话,“归根结底,每个作家都追求同样的东西:重获过去或阻止现在的流逝。”就是一个感受。
5
《忠臣之变:大宋989-1051》
寇准为中心的北宋朝堂群像与各方势力
如何围绕对寇准的“忠奸”叙述争夺话语权

吴铮强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忠臣为何会遭遇一贬再贬?制造祥瑞、政变未遂还能称忠臣吗?谁来定义“忠奸”?这是宋史学者吴铮强教授又一本值得一读的新书,解读名臣寇准的生前身后事,剖析“忠奸”叙事模式,直达宋代政治的核心。
6
《金色之死》
到达欢乐顶点的瞬间突然死去

[日] 谷崎润一郎 著
覃思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豆瓣:@伊豆的舞男
《金色之死》里的冈村君像三岛,追求希腊式的肉体美,甚至最后的结局;《杀死阿艳》可能是娜拉走后怎样的又一种书写——谷崎式的恶魔书写。
7
《改过自新:清代以来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揭示制度从传统“实用道德主义”向现代的演化

蒋正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豆瓣:@春卷
原来在古代中国,要是家人犯了错,光是告发这件事就能难倒一大批人。法律一边说 “亲人要互相包庇”,讲究 “亲亲相隐”;一边又鼓励 “告发家人能帮他减罪”,支持亲属 “相告言”。结果呢?告发者自己反倒可能因 “告发亲人” 获罪!这规定是不是看起来很矛盾?其背后藏着怎样的运行逻辑呢?这正是这本书所讨论的议题:自首制度。
书中,作者翻遍了清代州县官的判决书、刑部档案,还有民国司法文书、现代裁判文书,还原了清代以来“投首免罪”“自首从宽”“坦白从宽”等制度设计在基层的真实运行情况。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法律中的教化理念对今天的立法、司法的影响,特别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延续,对现代法律的影响。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法治的本土特点。
8
《落叶观察手册》
让我们手握树的小小“信笺”,一起拜访秋天吧

[日]安田守 著
[日]中川重年 编
吴巧雪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豆瓣:@7天
喜欢树叶的朋友,都值得珍藏一本,看看各种各样漂亮的树叶呀。
9
《中国与白银时代的终结(1873~1937)》
中国的货币改革远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

[美] 奥斯丁·迪恩 著
葛宇亮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豆瓣:@ly的读享生活
打破了传统研究多局限于中国自身历史脉络或单纯经济史范畴的视角,强调了欧美各国在东亚的竞争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建构之间的互动对白银时代终结的影响,把中国重新写进了全球历史,探讨了中国在缺乏统一国家货币的情况下,依靠银币和银锭进行经济活动的情况,以及不同时期中国货币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理解中国近代货币史和世界货币体系变迁提供了新的维度。
10
《无形之物》
从观念的重重罗网中挣脱出来
重新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
并被万物和事件所观看

张定浩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消失的牛马:埃及大转折时代的动物》
在时代的转折中,“牛马”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美]阿兰·米哈伊尔 著
张丹丹 译
光启书局
豆瓣:@闵行秃头林青霞
本书通过分析19世纪埃及动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大转折时代的深层社会变迁。乡村牛马被廉价劳动力和铁路取代,城市狗狗从“团宠”沦为“病毒”,象征国家权力的珍稀动物则沦为展示商品——这展现了在市场与社会环境剧变中,动物被逐出生产领域的过程。这一历史或许预示了人类面临的相似命运:当机械取代畜力,AI取代人工,人类是否也会遭遇同样的边缘化?
本期书单由大夏书店、东方出版中心、浦睿文化、中国工人出版社·万川、生活书店、浙江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光启书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