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么选?一边是围困之下,弹尽粮绝的洛阳郑军,处境比锅里的鱼还难受,只差一层锅盖没被揭;另一边,则是摩拳擦掌、握十万生力军的夏主窦建德,渠道通畅、补给丰足,只等着一锤定音。唐军在两面夹击之中压力山大,李世民一伙人困在城外,粮草告急,还差点“冒险打猎”时丢了小命。就在洛阳即将沦陷还是救而不守的命运大竞猜中,凌敬这个谋士跳出来,拍胸脯提出“声东击西”的绝世锦囊:“不用跟李世民死磕,咱直插上党,绕后蒲津,威胁长安,他有本事就分兵救援。”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一场棋局里,棋手即将翻盘的神来一步?可惜,大将们却对这番大话先皱眉后撇嘴。众说纷纭间,这盘棋的走势越来越迷。聪明绝顶的书生和谨慎惑疑的将军,到底谁走错了步?
这出大戏的背景其实早早就布好了。公元620年夏,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专治王世充的“大郑政权”。他并不像点豆腐一样一刀切开,而是用了“剥洋葱”的方法,先啃周围三十二个“蘑菇头”州郡,把郑国越包越紧。等王世充周围的朋友全投降,李世民又把大本营搬到北邙山,距离洛阳只剩十几里。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这就好比麻将桌上快成“清一色”,只等最后一张牌落袋。
可是唐军打了几个月,还是没把城啃下来。内有坚城防守,城里人甚至开始吃同伴果腹;外有唐军自己也快饿断气。连将军们都主张撤军,觉得这仗没法打下去了。偏偏这个当口,窦建德一马当先,带着十万夏军杀到虎牢关,增援老对头王世充。像是邻村的壮汉听说自家人被围,二话不说提着大斧头冲了上来。
造化有时候就是这么开玩笑。李世民本以为窦建德跟王世充不和,不会来搅局。想不到人家“义”字当头,把旧仇先放一边,来了个救场。李世民原本围着洛阳转,突然发现背后多了一只狼。于是外有虎牢关增援,内有洛阳死守,场面顿时变成两虎撕咬。
普通老百姓怎么想?“大官们打得热闹,可自家田地一茬一茬收不上来,粮价更是飞涨,一打仗十里地鸡犬不宁。谁赢谁输,说到底日子都不好过。”对百姓来说,天下的棋盘再大,也不过锅里能不能添点米。
看着城外风声鹤唳,仿佛马上就是决战。可现实却像一滩死水。李世民与窦建德对峙两个月,四下无动于衷。唐夏两军兵力相当,谁都不想首先动手。窦建德碍于援兵任务压肩,自己又占着荥阳补给之便;李世民粮草断续,再加上突击牧马补给,一边小心一边委屈。表面上,这就是一场平缓无奇的消耗战,两个大佬谁也不敢轻易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此时,凌敬的奇计却忽然冒头。他主张舍正取奇,一举突破太行、冲入上党、奔袭蒲津,用军队威胁李唐老巢,把李世民拖得焦头烂额,看他是不是还管洛阳的死活。这主意听起来风头十足,可支持的将军全被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联合起来顶了回去——“你别打算盘了,万一路没走通,洛阳可就丢了,人心散了,谁还给我兜底?”于是,谏言没采纳,一池春水又趋于平静。
场面假象安宁,其实暗流涌动。唐军粮草吃紧,夏军一心想成全王世充,谁也没心情打持久战。但反对声音更甚,毕竟没人想去闯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关隘。局势顿时陷入胶着,就像一锅快煮熟的粥,谁也不掀锅盖。
忽然间,战局来了个大反转。唐军常年住前线,粮道一截断,就要喝西北风。果然,他们需要大批草料时,只有渡黄河到广武那片草地放马。李世民心虚怕被偷袭,只能偷偷摸摸溜着马队过河,装备全靠这点“牛马”。偏巧这机密让窦建德的人给盯上了。夏军的特工回报说,唐军重装备“藏”薄弱了,是不是该趁虚而入?大家都说“好!趁现在就冲!”
然而祸福难测,李世民截获情报得知自己“露底”后,反而见缝插针:我干脆将计就计,把对手骗了个正着。当天晚上,他表面上刚过黄河,暗地却留一千匹马做诱饵,自己和精兵全悄悄溜回虎牢关。
第二天早上,窦建德按军事密报展开行动。谁知扑了个空,被李世民主力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夏军战线大乱,被唐军如摧枯拉朽般冲垮。窦建德始料未及,前面的小算盘最后全变成了李世民的“请君入瓮”。战场上真是瞬息万变,比电视剧还刺激。
这下,前一阵子铺垫的伏笔全“收割”了:粮草危机反转为钓鱼行动,特工情报成了李世民布置的鱼饵。所有的阴谋诡计都让夏军自己跳进了套,简直让人拍案称奇。
表面上,唐军赢得大胜,虎牢关外旗帜招展,鼓声隆隆,似乎大唐从此高枕无忧。可这份表面风光里,却蕴藏着新的危机。别忘了,此战虽然定了洛阳归属,但战争留下的烂摊子可不小。各地刚经历一场“粮草混战”,交通、贸易几乎断裂,老百姓早已饿得快眼冒金星。唐军经过八个月攻坚,士兵们疲惫不堪,许多兵员也难以为继。李世民虽然靠计谋翻转,但整个西进的供给线依旧绷得比面条还细。
而且,夏军内部的分裂还远没结束。王世辩通过重金贿赂将领,挑起意见分歧,彻底否决了凌敬的冒险提案,这也让“机动奔袭”成了空谈。窦建德后撤,夏军元气大伤,夏、郑两家再无合流机会,北方反唐势力日趋涣散。反过来看,李世民虽赢得战役,却也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几乎所有优势都靠突袭得手,一旦敌人学会“死扛”,唐军也会被拖得元气大伤。这就像两个人打架,力气大的赢了一局,但只要对方再来几回合,胜负可真说不准。
此后,中原新一轮的权力洗牌正在蠢蠢欲动。有人想趁机东山再起,也有人开始怀疑大战到底图了个啥。兵荒马乱之下,百姓只盼一个“太平年”,哪管哪边旗子多漂亮。
说到这,有人一边拍着大腿喊神机妙算,一边又说凌敬不过是纸上谈兵。真那么玄乎?可见那些把历史当传奇的人总爱说风凉话:“要是照计谋走了,保准三分天下,李世民得回长安哭去了!”可是谁站在那炮火硝烟里,会听一个书生吹风?再说了,这种千里奔袭的馊主意,听起来像童话,真打起来早被堵成筛子。十万人不是纸糊的,行军又慢又招眼,别说穿太行,怕是刚到河阳就被李世民一锅端了。说到底历史不是打牌,“妙计”光讲套路不接地气,反倒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其实窦建德真要稳点,慢慢磨,拖到唐军粮尽,其实机会更大。总有人嘴上夸神计,这猛料真是贴在脸上都不管用。不如说唱一出“聪明反被聪明误”,倒更贴切。
那假如窦建德真按照“穿太行、奔蒲津”这计谋来打,李世民还能赢么?你觉得历史总被聪明人操盘,还是最终靠实打实的底子?是阴谋诡计更致命,还是磨死人的耐力更管用?评论区见,不如吵个痛快,这盘大棋你下出什么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