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之中,有许多人选择了撰写回忆录,这些书籍不仅是个人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在研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
然而,有些将领在撰写回忆录时难免会感到一丝忧虑,担心外界会指责他们是在为自己树碑立传。晚年时,陈士榘上将在与儿子讨论传记的事情时曾表达过自己的顾虑。儿子想替他撰写一本传记,陈士榘却说道:“写出来别人不会认为你是在为我树碑立传。如果真想写,那就一定要真实,而且最好等到我过世之后再考虑!”
在战争年代,陈士榘的战绩可谓十分辉煌,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大战区的参谋长,他能够独立指挥部队作战,这一点与当时西野、东野和中野等同等级别的参谋长们有所不同。
华东野战军在成立仅仅半年后,就已经开始了分兵作战,最初的12支纵队被划分为内线和外线兵团,内线兵团又进一步细分为两部分;谭震林和许世友分别领导其中的两组部队。而在外线兵团中,陈粟和陈唐又各自指挥了一部分。到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再次整编为四个兵团,许世友负责山东兵团,韦国清指挥苏北兵团,陈士榘领导陈唐兵团,粟裕则组建了一个兵团进行战斗。
陈唐兵团下辖的3纵、8纵和10纵这三支部队,都是从原本的山东军区八路军部队中改编而来,其他的则是新四军的部队。陈士榘曾担任过115师和山东军区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并担任渤海军区的司令员,这些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7年,刘邓大军进攻大别山之际,陈士榘指挥部队在鲁西南地区协同作战,支援刘邓大军。当部队到达鄂豫皖地区时,他的陈唐兵团继续参与对刘邓的配合作战。1948年,陈士榘与陈谢集团联手进攻洛阳,指挥3纵和8纵强攻打开封锁,并在淮海战役中为刘邓军团提供支持,打击黄维兵团。在当时的诸多大战区参谋长中,陈士榘是唯一一个能够独立指挥作战的将领。尽管刘亚楼能力出众,负责东北战事的实施部署,但在平津战役中,他才第一次独立指挥解放战争的战役,那就是天津的激烈攻坚战。
多年后,当毛主席见到这一位曾与他共赴井冈山的将领时,不禁感慨:“风头出尽的将领!”陈士榘也曾多次在孩子们面前提到过,自己这一辈子打了无数的仗,不知道算不算政治家,但作为一名军事家是绝对可以的。然而,军事家的门槛实在不低,通常都是大将级别以上的将领,而他作为一名上将却未能入圈。然而,他的儿子认为他的战绩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军事家。
其实,陈士榘也是有写过回忆录的经历,曾撰写《天翻地覆三年间:解放战争回忆录》,主要回顾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辉煌成就。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他没有涉及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经历,事实上,比较这三个时期,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多为参谋长,独立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机会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回忆录与传记本质上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作者是谁。回忆录通常是自己亲自撰写,往往不会对某些事情进行过度渲染,所讲述的内容更多是基于个人的亲身体验,既有感性的叙述,也包含理性的分析;而传记则是由他人撰写,写的人可能会根据需要突出某些人物在事件中的独特作用,强调某种不可替代性。当陈士榘的儿子提议为他撰写传记时,他不免感到一丝顾虑,害怕别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树碑立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