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上级将李作鹏调任到第六纵队,担任副司令和第十六师的师长。他的任务是带领这支资历最为深厚的部队实现新的突破,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
提到第十六师,其前身可追溯至红一军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改编为新四军115师343旅685团,后来又演变成新四军的第三师第七旅。这支部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战斗传统而闻名,自从改编以来,始终保持着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擅长于艰苦恶劣的战斗环境。而在师长的职位上,常常是由副师长代任,表明了这支部队对于领导的替代性和灵活性。
1947年夏季攻势之后,梁兴初被调任为第六纵队的第十六师师长,但短短几个月后,他便因其他原因调离了岗位,随之而来的是副师长的持续代理。直到1948年5月,李作鹏才正式调入这支部队,承担起重振士气、推动发展的重要责任。
对于第十六师,总部领导对其寄予了厚望。他们对这支逐渐承受压力的部队有着深厚的情感,毕竟总部领导本人也是这支部队的“出身”,并且一直以来指挥着部队进行战斗。尽管过去的战斗表现极为坚挺,但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上其他部队的表现却逐渐超越了第十六师。上级希望能够通过李作鹏的领导,使这支老牌部队更进一步,焕发新的活力。
面对总部首长的期许,新任师长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在上任后,他立即接到总部的指示,要求第十六师与第十八师及独立第十师共同出击,歼灭大房身机场附近的敌军第56师。这次作战的调动显然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以增强打击效果。在作战中,第十六师被认为是主攻力量,纵队政委亲自前往师指挥部坐镇指挥。由于机场周围有一个敌军团守护,李作鹏决定调动一个团作为主攻力量,并与独立第十师密切配合。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激烈战斗,他们迅速控制了机场,随后第十师与第十六师都获得了总部的表彰。
虽然对于李作鹏而言,这场胜利似乎并不算什么。然而,如果放在1947年之前,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胜利。解放战争之初,连一个营的兵力相遇都是相当困难的。回顾1946年,第四纵队成功歼灭第一个正规师的辉煌时刻,中央银行的首长和各大战区纷纷表示祝贺,总部也对第四纵队给予了高度表彰。
随着1947年多个攻势(如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的一系列战斗,敌军的有生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对于仅仅消灭一个营或一个团的胜利来说,这在当时形势下都算是小胜,无法引起后来者的强烈感动。作战经验越丰富,战斗力越强的部队,面对的目标和期待也随之增大,他们渴望的甚至是一次歼灭一个师或一个军的痛快。
然而在李作鹏看来,虽然这场小胜并不算精彩,但它能加强师长与各级指战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远比直接面临重大的失败或挫败要好得多。部队的指战员们对上级的认同感,最直接的表现在于能够取得胜利,并且尽量减少伤亡。当他们在战斗中体验到成功,自然会对上级产生信任,而如果战斗屡屡失利,部队内部的不满情绪也会随之而起,最终导致指挥官被调离。
在此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准备,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锦州战斗中,第十六师虽未得到显著发挥,却被派往围困长春。在辽西会战中,他们执行了堵截敌人退路的任务,成功歼灭敌军,因而获得了总部的认可。在南下中南、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第十六师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