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随着冬季攻势的全面结束,上级军部决定组建新的战斗部队,包括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其中,第五纵队的司令员由万毅担任,负责带领此部队参与接下来的战争。
第五纵队的成立是由几个独立的师整合而来。尽管这支部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能力,但其在战斗配合及大规模作战经验方面显得十分不足。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这支部队进行了系统的整顿与训练,除了军事技能外,也注重思想政治的培养。辽沈战役展开后,第五纵队与第十纵队一起驻守在黑山一线,力图阻击敌方的廖耀湘兵团,同时配合主力部队对锦州进行攻击。
由于第五纵队是新成立不久的部队,实战经验相对匮乏。在黑山和大虎山方向驻守期间,该纵队所肩负的任务相较于第十纵队来说显得较轻,主要是承担协同配合的职责。尽管如此,他们仍在为第十纵队的阻击战提供了重要支持,坚持作战十天,成功击毙和伤害敌军2854人。如果没有第五纵队的协同作战,第十纵队在阻击敌人的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巨大。
在第五纵队开展阻击行动的同时,锦州的攻坚战也随之结束。廖耀湘兵团意识到继续西进已无意义,于是准备撤退。然而,敌军试图逃回沈阳时,却遭遇我军主力和地方部队的重重封锁,结果不幸地被困。总部迅速下令第五纵队昼夜兼程,向六合屯区域展开行动,与第六纵队合作,阻止敌人逃窜至沈阳。
接到命令后,第五纵队迅速分为两个梯队,向前推进。在途中,他们遭遇到小股敌军,毫不犹豫地予以消灭;但遇到大量敌军时便灵活选择绕道而行。由于部队在连日作战中极度疲惫,加之后勤补给困难,不得不借用缴获的敌军棉衣以御寒。在与兄弟部队相遇时,由于误会导致对方以为他们是敌人,造成了一场小混乱。
当部队突然发现敌军暂编59师的一部分时,他们果断留下两个团进行歼灭,同时掩护主力部队绕道开展行动,以避免与敌人纠缠。然而,由于采用的迂回战术圈子太大,导致整个行动的时间拉长,原本希望快速推进的计划受到了影响。
主力部队快速前进时,不幸遭到敌军飞机的轰炸和炮击,导致队伍进展缓慢,最终在某个路段遭到阻挡,甚至两个团因无法前行而被迫停下。此时,师部对于局势的应对也显得不够积极,反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总部的指挥官给第五纵队下达了命令,然而指挥官自己 ogs?前往作战部队进行指挥,未能实时向总部反馈当前的情况,令总部心生焦虑。
总部再度下令第五纵队必须迅速推进,完成阻止敌人撤退的任务,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在连续两次的批评后,经过了七个小时仍未收到第五纵队的回音,总部再次发电下达命令,要求在二道镜子、胡家窝棚以东进行攻击,否则将面临军纪制裁。这一系列严厉的批评让万毅感到无比压力,内心倍感焦虑。
在前进的途中,第五纵队接到第三次批评,指责其未展现应有的英雄气概。批评声的加剧其实与他们未能主动向总部报告情况有关,纵队最终还是及时配合了第六纵队,成功地完成了封堵敌人退路的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战斗结束后,部队进入休整阶段,但万毅心中却难以平静。因为在辽西会战期间,他的部队多次被点名表扬,同时他也在思考未来的去向。随着部队即将进入关内作战,他十分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随军行动。作为东北人,他自然希望能够跟随部队,但他知道,不可能所有部队都进入关内,一些部队和干部必然会留下。
在思想挣扎中,他仍旧渴望在前线继续战斗,但也意识到情况错综复杂,心理上对可能被留在后方感到忧虑。为此,他向上级发电,强烈要求随部队入关作战,不希望被留下。从实际情况来看,上级并没有打算将他留下,这只是他自己过度思虑,导致内心变得更加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