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底的一个普通日子,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找到了九师师长徐国夫,告诉他即将进行新五军战役,主攻任务将交给九师,问徐国夫是否有信心承担这项重任。对于这样的重大任务,哪个师能不心动?九师的官兵早就渴望能够主攻了,徐国夫毫不犹豫地表示,必定全力以赴,不辜负纵队首长的信任。
事实上,九师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具备主攻的实力,但他们在三纵的任务定位并非主攻,而是机动快速、擅长出其不意地打击敌方增援。纵队内部有一种说法:七师负责攻坚,八师擅长防御,九师则擅长快速机动打援。也正因为如此,历次战斗中,七师往往担任主攻,而九师则总是承担打援的任务。
打援的任务意味着长途奔袭、提前部署、阻止敌军增援,但这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疲劳和士气上的困扰。每次执行任务,九师都必须绕道前行,在敌人之前到达指定地点进行防御,身心疲惫的官兵们心里虽然有些不满,但这也是职责所在。因此,这一次能够担任主攻,九师的官兵无疑是求之不得。
不久后,韩先楚组织了三纵的作战会议,任务分配一出,依然是七师担当主攻,围攻文家台,九师依旧负责打援。徐国夫以为韩先楚是口误,因此一结束会议后,他赶紧找到韩先楚询问,是否真的如刚才所说。韩先楚面露难色,摇头表示,七师仍然担任主攻,这是经过研究的结果,无法更改。
这让徐国夫非常不满,心中愤懑,怎么也无法接受纵队司令员临阵更改部署的做法。他当即质问韩先楚,之前明明承诺九师主攻,现在又变卦,司令员这样反复无常,言而无信,怎么能行?
韩先楚此时感到十分内疚,但仍旧笑着解释,这是纵队党委研究后的决定,大家觉得如果换掉七师作为主攻,可能会影响士气,毕竟七师有经验,稳定性更强,而九师的经验和历练尚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此外,邓岳—七师师长—有很大的意见,毕竟七师一直以来都是主攻,突然调整,他担心会影响到指挥员的情绪。
听着这些解释,徐国夫依旧不满,甚至愤怒地表示,是不是韩先楚司令员对九师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韩先楚摇头否认。可徐国夫依旧不服,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质疑:“难道你司令员是因为你和邓岳是老乡,所以对他特别照顾?”邓岳是湖北麻城人,而韩先楚则是湖北红安人,两人都来自同一地区,难免亲近。
韩先楚听到这话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指挥部队时,他从不以私情为主,而是把打胜仗作为唯一标准。然而,作为指挥官,他也必须考虑到纵队的整体气氛和情绪,特别是七师的老资格和战斗经验。
说到此,韩先楚真诚地表示,虽然他理解徐国夫的想法,但经过充分的考虑和各方意见后,七师继续担任主攻,九师等以后还有机会担当这一重要任务。徐国夫听后虽然有些不满,但看到韩先楚如此真诚,最终选择接受了命令,准备执行任务。通过这番对话,徐国夫感受到了韩先楚对他的重视和理解。
在海南战役前,韩先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急需船只,而国民党已摧毁了大量可用的船只。在这种情况下,韩先楚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徐国夫,认为这比主攻任务还要复杂。徐国夫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
经过侦察,徐国夫发现涠洲岛上有大量国民党拥有的船只。他带队迅速冲击岛屿,最终全歼岛上的敌军,成功夺取了300条船。韩先楚为此高兴不已,但随后的船只清点中,徐国夫留下了200条船,交给韩先楚的只有100条。韩先楚对此十分生气,责怪徐国夫不够大气,要求他将多余的船只交给其他部队,否则将以军法处理。
徐国夫一笑置之,最终将剩余的船只交出。尽管韩先楚说得再严厉,他知道,司令员对他从不会真用军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