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不仅攸关欧洲的安全事务,台湾岛内更是对此风声鹤唳,“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说法大行其道。
舆论场上的你一言,我一嘴,惹来许多政治人士的参与,民进党元老吕秀莲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5月份,吕秀莲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专访时,向记者提了一个极其不受欢迎的想法:中国大陆和台湾应该形成一个经济融合的共同体,就像欧盟一样,但在政治上保持独立。对此,她称之为“一个中华”政策。
那么,大陆会接受吕秀莲的想法吗?吕秀莲的“统一方案”中又包藏着什么祸心呢?
步上“台独”之路
吕秀莲,1944年6月的一天,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
和大多数台湾人一样,吕秀莲的祖上也源自大陆,祖籍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乡田中村。
从桃园镇小学毕业后,吕秀莲就考入了台北市女子第一中学。
在学校里,吕秀莲成绩不错,被台湾大学法律系录取。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台湾人,在国民党“仇共”的教育下,吕秀莲打心底里就敌视大陆。
同时,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湾施行高压统治,把在大陆的做派一并带到台湾,搞得岛内百姓怨声载道。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批读过书,留学美国的青年学子,在受到了西式自由思想的浸染下,认为“台湾就应该独立,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很早的时候,吕秀莲就参与政治。
1970年,吕秀莲就曾前往欧洲,和“台独建国联盟”欧洲本部负责人张维嘉相谈甚欢。
这也是吕秀莲第一次和海外“台独”势力进行接触,从此在邪路上一去不回头。
返回台湾后,吕秀莲迫于现实,还加入了国民党。
当然,这对于她而言,只是掩人耳目,更好的隐藏自己“台独”这一政治身份而已。
起初,吕秀莲热衷妇女运动,做了不少好事。不过,从1994年开始,吕秀莲就脱下了面具,不再参加国民党的党务活动,这几乎就等同于向国民党彻底摊牌。
4年之后,吕秀莲拿着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回到了台湾。有学历傍身的吕秀莲,底气十足,决定参选台湾桃园“立法委员”。
这触及到了国民党的底线,最终被开除了党籍。众所周知,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半个世纪,留下了许多日裔台湾人。
为了壮大“台独”势力,吕秀莲竟然认贼作父。
1996年3月,吕秀莲专门来到日本,参拜靖国神社。
她还大言不惭地说道:“我认为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是非常遗憾的事,特别是中国成为战胜国是不公平的、是很荒唐的。“
这种可耻的言论,实在是令人气愤填膺。公然否定二战的正义性,无异于为法西斯辩护,无异于挑战整个世界秩序。
可以说,将吕秀莲定为全人类的公敌,是一点也不冤枉她。
那她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向李登辉递交投名状。
众所周知,李登辉又名岩里政男,九十年代的台湾,李登辉是台面上最炙手可热的政客。
吕秀莲想在台湾政坛有所作为,必须要拜一拜李登辉这个大码头。
这番表态让李登辉很是欣赏吕秀莲身上弥漫的“日本皇民”气息,两人遂狼狈为奸。
比如说在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受到大陆政府的严厉声讨。岛内还不似这般丧心病狂,一些民众出现了批评李登辉的浪潮。
但吕秀莲却声援李登辉,召开了所谓的“两国论,台湾魂——我爱台湾全民运动”记者会,还称“不放弃统一”的国民党老人是“满朝文武皆是懦夫”。
吕秀莲不遗余力的支持,自然得到李登辉的青睐。
1996年,李登辉赢得选举,聘请吕秀莲为顾问。一时之间,吕秀莲风头无二,声望也水涨船高。世纪之交,吕秀莲和陈水扁依靠欺骗岛内民众,成功当选。
上台后的吕秀莲露出了“台独”的狰狞面目,彻底不装了。当选那日,吕秀莲就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市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
2002年4月2日,吕秀莲接受了一家香港电视台的专访,不仅老调重弹,更顽固声称“台湾绝对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个时期,吕秀莲立场极为激进,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台湾独立”。
之所以现在态度有所软化,提出“让大陆承认一个中华,而让台湾成为一个中立国家”,也是因为吕秀莲看到了两岸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以及美国绝不会出兵援助台湾这个原因。
“一个中华”能解决台湾的困境吗?
吕秀莲口中的“一个中华”,意指文化、民族或文学意义上的“中国”,但有别于政治意义上的“中国”。
“一个中华”也不是一个新概念,几十年前,在谈到两岸统一问题上,台湾学者、和低级别官员一直在鼓吹这一方案,即建立共同体或由独立的中华诸国建立联邦。
对于吕秀莲的方案,两岸都不认同。
现在担任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董事、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就说:“吕秀莲的提议实际上已经非常过时了,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大陆的国台办早在2004年,就指出:“吕秀莲所谓的‘以一个中华’取代‘一个中国’的提法,实质上是以‘一个民族,两个华人国家’对抗一个中国原则,是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的体现。”
实际上,两岸对峙的核心是:大陆只将台湾视作其主权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而非将台湾视作一个独立政权。
在大陆眼中,中华民国政府死亡于1949年,当今台湾人口中的“中华民国”和历史上的“中华民国”不是同一个政治实体。
于是,两岸在“中华民国”的问题上出现了“已亡论”和“犹存论”之争。
“中华民国”的存废问题对于大陆方面确实很棘手,对于台湾方面也是“烫手山芋”。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抱有复杂的政治心态。
在法理上,一旦承认“中华民国”事实存在,就意味着是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大陆而言,“中华民国”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词汇,必须坚决否定。
近年来,驻欧大使卢沙野就公开声明“台湾是一个叛乱政权”,王毅外长也说过“台湾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其实质就是否定“中华民国”的存在,宣传“九二共识”中的“一个中国原则”中的“中国”代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对于民进党而言,“中华民国”是“完成台湾独立”最大的法理障碍。
因为“中华民国”的疆界范围包括台湾和大陆,和大陆的领土范围有重叠,那么台湾就和大陆属于同一个中国。
在陈水扁和吕秀莲执政期间,大陆方面曾利用军事手段迫使二人放弃了“修改国号”的行动,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缓兵之计。
等大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远超台湾、比肩美国,对“中华民国”这一称谓自然是要将其扫进垃圾桶,才有了卢大师和王外长的公开表态。
吕秀莲恐怕也早就看到这一点,才会提出“建立一个中华”方案。
然而,“一个中华”方案是包藏祸心,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台湾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吕秀莲声称“台湾可以像欧盟中许多小的成员国一样,和大陆组建一个经济融合体”。
可是,欧盟中的成员国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尽管没有统一的财政权,但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军事权。
假如大陆同意“一个中华”方案,就掉进了吕秀莲的陷阱,等同于承认了“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
日后,台湾不高兴了,觉得待在“一个中华”是弊大于利,就可以像英国一样,想脱离“一个中华”,就脱离“一个中华”。
吕秀莲提出的统一方案,甚至比前些年海外学者提出的“邦联制”方案更险恶。
“邦联制”下的美国各州,好歹不是主权国家,退出联邦也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但吕秀莲的方案却是让台湾先成立一个“独立国家”,再加入类似于欧盟这样的经济联合体,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另外,“邦联制”国家也不适合台湾问题。
国家的形式选择不是任意的 ,它受到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单一制国家。
经过几千年的交往和融合,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已经成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在没有外敌侵扰的基础上,中国采取单一制而不选择“联邦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符合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利益。
结语:
实话实说,统一台湾的方案非常之少,能让十四亿大陆人民和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都满意的道路非常有限。
大陆长期坚守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代价最小方案。
一旦此方案在现实层面不可达成,最终的结局可能会不得不面临“电车难题”,采取“弃车保帅”,利用军事手段,完成一劳永逸的统一大业。
参考资料
《论联邦制和中国的统一》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台独女狂人”吕秀莲》 决策与信息
《“一个中华”能解决台湾的困境吗?》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