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慈禧“按名查腐”的清末奇书
创始人
2025-09-11 03:01:41
0

晚清有部奇书,竟然被慈禧拿来当成了惩办官员的黑名单——“慈禧太后索阅是书,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这部奇书,就是《官场现形记》。

晚清小说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之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由三十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官场小人物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及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03年至1905年,《官场现形记》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时,几乎震动了整个上海滩,编辑部每天收到读者热情洋溢的信,有时多达上百封。有赞誉作者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有的比拟成“救世的手术师”;有的还夸赞是“锐眼的上帝”。

由于《官场现形记》在晚清官场上风行,写的又多是实人实事,所以震惊了衙门和朝廷。关于此书的种种消息,很快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于是,“慈禧太后索阅是书,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慈禧太后读后很是生气,并把清末政令倒行、法纪废弛的责任都归罪到了官员们的腐败、胡来、不争气上。她把《官场现形记》当成了惩办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抓人办人。

朝廷上的一些人对小说《官场现形记》恨得咬牙切齿。摄政王载沣就曾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作者,取缔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社。由于当时《官场现形记》的作者署名是“南亭亭长”,因而官府在通缉“檄文”中就扬言:凡抓到“南匪”就格杀勿论!

李宝嘉也不断收到了恐吓信,乃至子弹和砒霜等警告物。他遇险不惊,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世界繁华报》社(其创办人就是李宝嘉)化整为零。他本人迂回于英、法租界中“游击”办公,通过密友的关系,进行地下印刷。李宝嘉始终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受挫不折,报纸一日未停。为显示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豪气,将笔名干脆改为正名,并且以诗言志:“往日醒尘梦,尔今更抖擞;慷慨告天下,仍作不平鸣。”如此,李宝嘉和他的《官场现形记》终于躲过了劫难。章太炎评价李宝嘉是“固执大义,以文救国”的人。柳亚子先生则盛赞他是“强项不低首,力作扫妖氛”。就连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秋瑾女士都寄来热情洋溢的勉诗:“刺破画皮促民醒,元群不愧轩辕孙。”

当时晚清的“谴责小说”,人们喜欢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相提并论。但鲁迅先生评价说:“相比这两部小说,尽管各有所长,多有风骨,但从广度和深度看来,还是李伯元冠其首。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决定了他充塞爱国情的反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也曾说,清末的谴责小说以“南亭亭长(李伯元)与我佛山人(吴趼人)名最著”。伯元,是李宝嘉的字。

《官场现形记》虽然没有一个从头到尾的完整故事,但每一回都有一个独立或相关的故事,而且写的多是实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胡适曾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中论说过这种情况:“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胡适对《官场现形记》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和考据,他的话无疑是有根据的。当然,实际上小说中的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个人,而可能是包括这一个在内的几个实有人物的集合。比如小说中的华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荣禄,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小说中华中堂回答贾大少爷请教的问题时说:“多磕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华中堂说的这个秘诀,荣禄说过,但据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识》载,大学士曹振镛也曾对下属说过,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又载,曾国藩每见到地方上来人到京,也总是教以“多磕头,少说话”。这种情况表明,“多磕头,少说话”实际上已成为晚清官场上通行的做官诀窍,同时也说明《官场现形记》确是如孙宝所说,“多实有其事”,又如胡适所说,“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

李宝嘉当年因乡试“名落孙山”,没有进过官场,他何以对官场其内容、情节了解得如此真实具体呢?原来他的素材除部分亲眼所见的表象外,绝大部分都是他伯父李翼青提供的。李翼青的同僚幕友中,上至尚书、御史、钦差大臣,下至州官、知府、县令乃至盐司,几乎无阶不有。官场腐败,从崇洋媚外、卖国求荣,到逢迎拍马、贪赃枉法、尔虞我诈、欺上压下,及至吸毒嫖娼、敲诈勒索、迫害人命等,都有无数事例。

李宝嘉根据所见所闻,用犀利的笔尖挑破了厚黑的帷幕,将晚清官场的黑暗统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贪官恶吏的魂体:“官之气愈张,官之焰愈烈,羊狠虎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蝇营狗苟之行,他人所不屑为者,而官为之。”

李宝嘉的族弟李锡奇李锡奇曾就《官场现形记》披露说:“所写种种,大都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惟都不用真名,而所用假名亦皆有寓意。”(刘继兴)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侵华日军将领谷口吴朗少将,曾以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19联队长、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附、独立混...
原创 “... 1935年秋,川西松岗镇的密林中,一支红军队伍正在执行处决“叛徒”的命令。被捆绑的青年忽然仰头大笑,...
原创 清... 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慈禧太后及其身边的太监多次被提及,这些身处宫廷深处、忙碌奔走的太监,成为...
原创 “... 自古以来,蒙古人一直占据着草原的主导地位,长期控制着中国北部的辽阔草原与沙漠地区,军事力量与汉族不相...
原创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到三国,我们常会想起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了各类人物。其...
原创 诸... 历史分类:比较历史人物的传说与真实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刘伯温这两位杰出的人物常常被拿来...
原创 诸... 刘备的早年生活毫无疑问是体验了诸多波折与磨难,直到诸葛亮为他献计策,这才真正开启了他征战四方的征途。...
原创 从...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句广为传颂的格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一思想根植在中国人...
原创 五...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如果一句“鸡肋”就能引发曹军的大规模撤退,并因此导致对西羌的压制松动,最终让羯、氐...
原创 为... 长城最关键的作用之一就是使游牧民族失去马匹的优势。 是的,你没看错,长城的核心作用正是切断游牧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