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后一道密令,要杀开国功臣樊哙,陈平的选择改变了汉朝命运
创始人
2025-09-11 01:32:09
0

公元前195年的初夏,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

汉高祖刘邦躺在未央宫的龙榻上,已是油尽灯枯。

这位从市井小民,一路拼杀成为开国皇帝的英雄,此刻却面临着人生最后一场政治危机。

那天,一封密报送到了刘邦的病榻前。

信中说,他最信任的将领樊哙,秘密会见了吕后,两人密谋在刘邦死后,诛杀戚夫人和皇子刘如意。

这个消息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刘邦心窝。

刘邦气得浑身发抖,立即召来了心腹谋士陈平。

“你带着周勃去把樊哙给我杀掉,首级拿来给我看”,这道命令让陈平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处决命令,而是一道可能改变汉朝命运的政治密令。

陈平心里清楚,樊哙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更是吕后的亲妹夫。

杀了他,就等于与未来的掌权者吕后为敌。

但不杀,就是违抗君命,当下就可能掉脑袋。

这个两难抉择,让一向足智多谋的陈平,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据《史记》记载,当时刘邦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经常神志不清。

历史学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吕后一党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激怒刘邦,借刀杀人,除掉樊哙这个潜在威胁。

接到命令后,陈平立即找到了另一位重臣周勃。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旨意,你怎么敢接?”周勃直言不讳地问道。

陈平苦笑着回答:“若我不接旨,恐怕连宫门都出不去”。

经过彻夜商议,陈平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陛下的身体撑不了几天了,我们若真杀了樊哙,等吕后掌权,必遭灭族之祸,若违抗旨意,此刻就性命难保,不如先把樊哙抓起来,但不杀他,观望形势再说”。

这个方案看似简单,实则风险极大。

如果刘邦病情好转,发现他们没有执行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但眼下,这已经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快马加鞭赶往樊哙的军营。

路上,陈平不禁回想起多年前荥阳之战时,正是樊哙背着受伤的刘邦杀出重围。

如今却要以“谋反”的罪名逮捕这位救命恩人,历史的讽刺让陈平心中五味杂陈。

当陈平和周勃抵达樊哙军营时,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舞阳侯樊哙听旨!”陈平高声宣读,

“意图谋反,着即革去军职,押解回京!”

樊哙的反应如预料般激烈。

这位虎将怒目圆睁,腰间佩剑已经出鞘三寸:“陈平!周勃!我要面见陛下对质!”

营中将士听到动静,纷纷聚集过来,转眼间就有上千人围住了营帐。

关键时刻,周勃一语点醒梦中人:“樊将军,陛下油尽灯枯,你此刻闯宫,才是坐实谋反之罪!”

陈平也趁机劝说:“如果你坐看手下兵变,到时候可就有嘴说不清了”。

樊哙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也罢,我和你们走”。

这个决定看似简单,实则救了在场所有人的性命。

如果当时樊哙选择反抗,不仅他自己难逃一死,陈平、周勃也必定会被牵连。

樊哙被押上囚车后,队伍开始缓慢地向长安行进。

樊哙在笼中愤懑不已:“要杀要剐由你们,为何要在路上折磨我?”

陈平只能含糊其辞:“你个莽夫,说了你也不明白,只需知道,我这是在救你的性命”。

实际上,陈平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他深知刘邦时日无多,只要拖到皇帝驾崩,这道密令就会自动失效。

这一路上,陈平时刻派人打探宫中的消息,每一刻都如履薄冰。

据《汉书》记载,当时押解队伍每天只行进十余里,比正常速度慢了一半还多。

陈平还特意绕了些远路,为的就是争取更多时间。

这种看似简单的拖延战术,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政治智慧。

当“皇上驾崩”的消息终于传来时,陈平的队伍距离长安仅有十里之遥。

这位智谋之士长舒一口气,立即下令释放樊哙:“你和我的人头算是保住了”。

两人并骑入京,表面上是押解,实则是保护。

灵堂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吕后冷眼打量着安然无恙的妹夫,对陈平意味深长地说:“陈大人这一路,想必很辛苦?”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杀机。

陈平立即重重叩首,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樊将军绝无谋反之心,那是陛下在驾崩前,听信了他人的谗言,陛下让我去取樊将军的人头,我和周勃一商量,没有敢这样做”。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保全了刘邦的颜面,又给了吕后台阶下。

最终,吕后挥了挥手:“既如此,樊哙的爵位和封邑恢复”。

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危机,就这样被陈平巧妙地化解了。

这场发生在刘邦生命最后时刻的政治风波,影响远不止于当事人的生死。

它清晰地展现了,汉初权力结构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此事:“陈平之智,能全其身于吕后之时,盖自此始”。

确实,陈平此次的机智周旋,为他日后在吕后专权时期,保全自身奠定了基础。

八年后,正是陈平联合周勃等人,最终平定了“诸吕之乱”,恢复了刘氏江山。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折射出汉初“功臣集团”与“外戚势力”的微妙平衡。

刘邦临终前与大臣们的“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正是针对日渐坐大的吕氏外戚。

陈平走出灵堂,望着宫墙外的星空,深知更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将运用同样的智慧,在吕后与功臣集团之间走钢丝,最终为汉室江山的稳定作出关键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陶瓷刚玉复合管 这是(17607997915)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陶瓷刚玉复合管:一种新型的管道材料 陶瓷...
拍卖速递!苏富比14件瓷器成交... 11月21日晚,香港苏富比“御赏菁华:重要私人珍藏中国艺术瑰宝”夜场圆满落幕。这场集结14件元明清宫...
原创 东...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能否把握住合适的时机。曹操决定攻打荆州,这个...
原创 曾...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曾国藩 晚清时期的名臣曾国藩,拥有自己独特的人际交往理论。他认为...
原创 孙... 内容提要: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要...
原创 如... 别看日本早早的成为发达国家,更是很长一段时间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其实在30多年前,日本也曾陷入...
新民艺评|黄丽珈:步履之间见乾... 昨晚的天蟾逸夫舞台叫好声连连,一众票友过足了戏瘾,《乌龙院》这出京剧经典,如同一幅流动的人物画卷,著...
上海石化招标结果:中国石化上海...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月20日发布《...
吃膏方会发胖吗?还能喝咖啡喝茶... 咖啡或茶与膏方本身不存在冲突,只是大量服用易导致不适,不建议多服。
原创 溥... 有人说溥仪的一生堪称奇迹,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缩影;也有人称他为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从三岁起,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