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夷陵大败,刘备最痛心失去这个顶级谋士,4个猛将5个师也没他重要
创始人
2025-09-11 00:32:34
0

三国三大战役里,夷陵之战堪称蜀汉的 “滑铁卢”。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结果被陆逊一把火杀得大败。这一仗,蜀汉直接战死傅肜、张南、冯习、沙摩柯四位猛将,四万多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相当于损失了近五个师的兵力。但比起这些,刘备最痛心的,是永远失去了一位顶级谋士 —— 黄权。

在刘备心里,冲锋陷阵的猛将没了可以再培养,士兵没了可以再招募,但像黄权这样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大局观的谋士,却是可遇不可求。夷陵兵败后,刘备两次提到黄权,字里行间满是懊悔和思念。

第一次是在白帝城,巴西郡小将马忠带着五千士兵来支援。刘备和马忠交谈时,忍不住感叹:“虽然失去了黄权,却又得到了马忠,看来世间不缺贤才啊!”(《三国志》:“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这话表面是夸马忠,实则藏着对黄权的深深怀念。

第二次是黄权投降曹魏后,蜀汉律法规定要连坐他的家人。刘备却亲自下令:“是我对不起黄权,他没有对不起我和蜀汉。” 不仅赦免了黄权的妻儿,还像往常一样善待他们。(《三国志》:“孤负黄权,黄权不负孤也。”)能让骄傲的刘备两次公开认错,足见黄权在他心中的分量。

要是黄权没在夷陵之战中 “失踪”,蜀汉的托孤名单里可能根本没李严什么事。论官职,黄权从偏将军、护军、治中从事一路做到镇北将军,而李严同期只是犍为郡太守、兴业将军;论权力,黄权作为治中从事,是妥妥的京官,手里还有直属部队,地位远超地方官李严。

更关键的是,黄权的人品和格局是李严拍马也赶不上的。他在曹丕手下都能做到车骑将军,陈寿评价他 “弘雅思量”,既有谋略又有胸襟。反观李严,在蜀汉后期净给诸葛亮拖后腿:北伐时索要权力、延误粮草,甚至还想分裂蜀汉。如果托孤副手是黄权,诸葛亮北伐至少能少操一半心 —— 第四次北伐时粮草断供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街亭防守也轮不到马谡,黄权随便派个副将都比他靠谱。

试想一下,诸葛亮主内理政,黄权主外谋划,这对 “卧龙 + 弘雅” 的组合该有多可怕?黄权擅长战略布局,诸葛亮擅长治军治国,两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说不定能让蜀汉提前实现 “兴复汉室” 的目标。就算不能北伐成功,至少能避免李严之乱,让蜀汉内部更团结。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夷陵之战后,蜀汉像被抽走了脊梁骨:猛将折损、士兵凋零、谋士陨落。刘备临终前不得不把李严拉进托孤班子,结果反而埋下了隐患。都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对于蜀汉来说,像黄权这样能谋善断、忠肝义胆的顶级谋士,才是真正无可替代的 “国宝”。

你觉得黄权如果没离开蜀汉,能改变三国格局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三国志4》老玩家才懂的硬核浪漫!乱世枭雄的崛起与隐藏帝王术 锤子说游戏,经典聊不停,大家好我是锤...
原创 他... 他是明教中的一员,阳顶天去世后,张无忌尚未正式接任时,他实际上已经是明教中最强的高手之一。尽管外界对...
原创 他... 1949年,东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建立了四个兵团。在这四个兵团中,12兵团的司令兼政委为萧劲光,13...
原创 他... 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自1898年创办以来,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原创 为...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三国时期魏王曹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独特眼光...
原创 他... 1952年,华东军区的副司令员粟裕及参谋长张震先后离开了这一职位,调任至总参谋部工作。在此期间,华东...
原创 崇...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还有多少军队?为何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崇祯? 时光倒流至明朝末年,大明皇帝的宫廷内...
原创 他... 他是工人运动中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不论是在指挥战斗还是制定军事策略方面,他几乎...
原创 宋... 这是一起具有历史争议的案件,也被称为“烛影斧声”。这一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李寿将“烛影斧声”一词引入...
原创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