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南京军事学院的战役系迎来了52位学员的毕业典礼。大学日后的安排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大部分人都将迈向新的职业道路,唯有个别学员选择了返回原单位。其中,陈锡联将继续担任炮兵司令,杨得志则留任济南军区司令,其他同学们则纷纷面临新的人生选择。
廖汉生是从西北军区调来的,此时他心中盘算着“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的想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西北军区早在1955年就已经被撤销,并成立了新疆军区和兰州军区,新的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也已到位。那么,他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虽然如此,廖汉生还是有自己的打算。尽管这些想法是他自己产生的,或许他认为这非常合理。他主动找萧华副主任提出希望去新疆军区担任司令的请求,认为在十二个大军区的名额几乎都已被占满,只有新疆军区的王恩茂独自承担着三项职务。
在一般情况下,大军区都有司令员和政委配备,但独特的是新疆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由同一个人担任,这位领导者还负责自治区的党政军工作。如此一来,要承担陕西地区这片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繁重工作,廖汉生心中暗想,或许自己担任这个职位能减轻王恩茂的工作压力。
再往大了说,凭借廖汉生的中将军衔,安排一个正职的职位不在话下。他想到了一个问题,难道自己没有可能被调到军兵种、大军区或者总部担任副职吗?
此外,廖汉生选择去新疆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王恩茂与他曾是战友,两人关系密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都是平级。可在1952年,廖汉生被任命为西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及副政委,负责军区的日常事务,而新疆军区隶属于西北军区,在这个新的框架下,两人的关系变为了上下级。
而兰州军区的司令员张达志过去只是一名军长,政委冼恒汉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廖汉生的副手。廖汉生曾在1纵担任政委,而冼恒汉则是政治部主任。后来,廖汉生被调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而冼恒汉升为副主任,接替了他的位置。这样的职业变动,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当廖汉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总政副主任萧华时,却并没有得到认可。上级似乎早已为他的去向安排好了计划,决定让他留在军事学院担任院长。除了他,张震也留在学院担任副院长。
当时,南京军事学院的代理院长陈伯钧被调到新成立的高等军事学院任职。那么,上级为何会安排廖汉生担任院长呢?他自己坦言,只在抗战时期的党校担任过教育科长,并没有真正从事过教育工作,尤其对现代化教学更是一窍不通。因此,他甚至向彭总表达了自己前往新疆工作的意图,尽管杨尚昆与萧华都曾与他进行通过谈话,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回想起在军事学院战役系时,廖汉生与张震分别担任第二小组和第四小组的组长,并在学院的考评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或许,上级考虑到他们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认为他们有能力承当起这一职位。综上所述,留在军事学院的决定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其中还有诸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