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武汉军区的领导力量,军区内设定了四位政委,分别是王平、吴烈、刘建勋与赵辛初等人。其中,王平刚刚从炮兵的政委职位调任而来,吴烈则是从第二炮兵部队过来的;刘建勋与赵辛初分别担任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一把手,且兼任军区的政委,但不直接负责军区的具体事务。在军区的政委排名中,王平居于首位,全面负责军区的工作,而吴烈则主要关注干部管理。
王平是一位实干型的领导,在特殊时期曾耽误了八年之久,终于在1975年重返前线岗位,随后调往炮兵司令部开展工作。他立即进行整顿,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推进干部政策的实施,许多人因此得以摘掉帽子,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赢得了广泛支持。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的工作时间,他便被调往武汉军区任职。
武汉军区下辖诸多单位,包括三个军、两个省军区、一个步兵学校,以及炮兵、工程兵等军级单位。同时还有两个独立师、四个特种部队师和军区空军等。在王平到任后,他一边深入调研一边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从而推动部队的整顿工作。到军区上任时,他明确表示不插手地方事务,专心致力于抓好军队建设。上级特别强调他必须掌握好部队情况,按照指令进行整顿,并对军、师、团各级班子进行调整、改组,以修缮部队的作风和纪律问题。
尽管王平声称不插手地方事务,但他仍然对个别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在河南举行的一次军演中,各大军区的领导均前来观摩,他们也期待着能够欣赏到豫剧的表演。作为省第一书记和武汉军区政委的刘建勋自然也在场,王平此时提出邀请豫剧大师常香玉来演出。虽然刘建勋对此感到有些为难,但出于礼节,他最终还是没能拒绝。
提及豫剧,常香玉在当时可谓是这一剧种的领军人物,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却被迫“靠边站”。王平曾多次向刘建勋表达希望常香玉能够登台演出的愿望,不过因为当时的两派争论,身为领导的刘书记没有权衡利弊,同样因为特殊环境他选择了搁置这一提议。如今各大军区的领导前来河南视察,并渴望欣赏豫剧,王平作为军区的第一政委也只是提出一个建议,毕竟这是地方工作,他并不想过多干预,加之刘书记仍兼任军区政委。
实际上,是否进行演出完全在刘建勋的一念之间,或许是因为大家的期待让他不便拒绝,最终还是使得常香玉成功地登上了舞台。王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表示,常香玉得知能上台表演是因为他的建议,因而感激不已。在王平日后调任北京工作后,常香玉每次参加会议时都会前来看望他。
王平能够理解常香玉此时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经历过相似的处境。从1967年离开领导岗位,到1972年收到通知回家静候结果,他等待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遭受了很多限制。直到1975年4月,他才终于得以重新回到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