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去世,时年约50岁。他被誉为“千古一帝”,其去世的真相却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至今依然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关于秦始皇的死亡,史学界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他因病去世,另一种则认为他是被谋杀。那么,秦始皇的死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1. 病死的说法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自幼身体较弱,常年患病。加之他为人刚毅自负,独揽大权,事事亲力亲为,几乎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都要批阅大量文书,工作量极为繁重,且每次巡游时间长,常常奔波于各地。由于高温、长途跋涉和极大的压力,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他身体的负担。
至于秦始皇死于何种疾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死于癫痫。根据描述,他在巡游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胃部不适,继而失去意识,膈肌痉挛,面色发青,瞳孔放大,呼吸暂停,全身肌肉痉挛,口吐白沫。虽然症状极其严重,但他在数十分钟后能够恢复意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的描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有学者推测他可能患有软骨症和支气管炎,长期的政务压力加剧了他的健康问题,导致了脑膜炎和癫痫等疾病的出现。尤其是在渡黄河时,癫痫发作导致他后脑撞上青铜壶,病情加重,最终在车队抵达沙丘时,赵高与李斯才发现他已经死亡。
2. 谋杀的三种推测
关于秦始皇死亡背后的谋杀说,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推测。
(1)赵高是凶手
赵高,作为秦朝的宦官,起初身份低微,父母曾是秦国的罪人,世代为奴。然而,他凭借出色的狱法知识和强健的体魄,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提拔为中车府令。赵高的晋升使得他在秦始皇的身边权力巨大,成为了始皇帝的重要近臣。当秦始皇健康状况恶化时,赵高似乎展现了过度的关心,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他的死与赵高有关。
据说,秦始皇出行时,赵高、李斯和胡亥等都陪伴左右。当秦始皇病重时,赵高安排遣返了蒙毅,蒙毅原为秦始皇的重要亲信,且是扶苏的亲戚。遣返蒙毅似乎是赵高为了削弱扶苏阵营而采取的手段。此外,赵高曾因蒙毅有意杀害他而怀恨在心,愤怒的赵高誓言要除掉蒙氏一族。秦始皇死后,赵高通过伪造诏书,逼迫胡亥篡位,并设法迫使扶苏自杀,扶苏死后,胡亥继位,赵高最终掌握了实际的政权。
(2)胡亥是凶手
另一种说法认为,胡亥可能是导致秦始皇死亡的幕后黑手。秦始皇本意传位于长子扶苏,但胡亥为了继承皇位,谋害了父亲。然而,胡亥要弑父并非易事。因为所有的权力象征,如诏书和玉玺,都掌握在赵高和李斯手中,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胡亥即使弑父,也很难顺利继位,反而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胡亥弑父的可能性较小。
(3)李斯是凶手
另一种推测则认为,李斯可能是秦始皇死于非命的幕后黑手。李斯在秦始皇死后,担心扶苏继位后会重用蒙恬和蒙毅,这将使他失去丞相的职位,因此可能谋害了秦始皇。赵高曾对李斯提到扶苏刚毅果敢,信任并依赖蒙恬,若扶苏继位,李斯必将失宠,这使得李斯可能策划了这一阴谋。
3. 真相难以揭晓
尽管关于秦始皇之死的猜测层出不穷,但是否病死或被谋杀,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谋杀的说法虽然有很多逻辑推理,但缺乏文献和实物证据来佐证这一观点。然而,随着考古学的进展,尤其是秦始皇陵的发掘,未来或许能揭开这段历史迷雾,解开千古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