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叛乱将唐王朝推向了一段黑暗的深渊,然而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却奇迹般地持续了150年的国祚。这一切的发生,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促成的呢?
在李隆基刚刚继位期间,他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可谓尽心竭力,努力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经过一段时期的精心治理,唐朝的国力逐渐强盛,摆脱了自武后以来的衰落局面。然而,随着国力的恢复,李隆基开始打起了松懈的算盘,逐渐放弃了对政务的严格把控,这无疑为安禄山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持续了整整八年之久,使得盛唐的繁华瞬间戛然而止。虽然按照历史的规律,唐朝应该在这一场内乱后逐渐走向灭亡,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曾经的文明强国却找到了延续生命的办法。那么,大唐究竟凭借何种能力在安史之乱后继续维持了国祚呢?
唐朝得以在安史之乱后依然保持国运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勋贵的权势遭到了削弱。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这段时间里,频繁地给予功臣更多的封赏,逐渐累积了大量的权力和资源。在安史之乱中,那些急于逃避的宗室、勋贵以及一些不务正业的贵族纷纷被叛军杀戮殆尽。待叛乱的阴霾消散,唐军重新整顿归朝,普通民众的压力得以缓解。这样一来,百姓们逐渐恢复了生活的活力,国家的根基也得以重新夯实。
其次,藩镇势力的壮大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正如历史的教训所示,安禄山的崛起既是唐朝盛世的推动力,也是其深重危机的根源。面对实力雄厚的安史叛军,唐军在抵抗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平叛战争逐渐进入尾声,唐军对待叛军统帅的策略也大多数是招降投诚,这些投降的将领们在多方面利益的驱动下,如何能始终忠诚于朝廷呢?